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科学家的哲学悖论

2018年03月19日 ⁄ 综合 ⁄ 共 237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1、奇怪的理发师


罗素悖论(Russell's paradox)也称为“理发师悖论”。这里的罗素,就是大名鼎鼎的伯特兰·罗素,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政治活动家。1920年,罗素来中国讲学,毛泽东曾任记录员。罗素反战、反宗教的思想也为中国人熟知。

 

“罗素悖论”是罗素在数学上的重要成果,它直接造成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罗素悖论”说有一个理发师,他只帮“所有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那理发师该给自己刮脸吗?如果刮,那就违反了承诺。如果不刮,按照承诺他又该刮。矛盾出现了。

 

还有许多与“罗素悖论”相似的悖论。比如“图书馆悖论”说的是图书馆要编一本书,记录馆内所有不自己列出书名的书。那么,这本新编的书要不要记录自己的书名?

 

“罗素悖论”的数学表述形式,就是假设有一类元素X,其有一个性质是X中的元素x不属于X。现在给另一个类A,使得A包含所有的x。问A是不是属于A自己?如果是的话,A肯定具有X的性质,即x不属于X,所以A不属于X,矛盾。如果不是的话,又因为A的性质与X相同,A应该属于X,又矛盾。

 

上述表述中的“类”,其实就是数学上有严格定义的“集合”。真正的类和集合的定义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很多集合可以组成类。

 

对“集合”的最朴素的理解就是“一堆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元素。集合有“无序性”,即元素排列不分先后。“互异性”,即元素各不相同。“确定性”,一个元素与一个集合只存在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不可能既属于又不属于。集合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比如,所有的自然数可以组成一个集合,是无限集。

 

在数学上,集合还有一个几乎等义的名词——“外延”。比如,函数的集合是定义域和值域的有序对,这些有序对也同样是函数的“外延”。

 

有“外延”就有“内涵”。前面说到,很多集合可以组成一个类。“内涵”是一个类中所共同拥有的性质的可能的集合。一个类中,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外延越小,内涵就越大。举例来说,“轿车类”的内涵是所有可能的“轿车集合”,这个“轿车类”里面包含很多“轿车集合”,包括模型轿车,玩具轿车,巧克力做的轿车,甚至想象中的轿车。而“轿车类”的外延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意味着不同的事物,可能它仅仅表示真实存在的轿车。

 

说了这么多,类的“内涵”跟“罗素悖论”到底有什么关系?原来,“罗素悖论”正是抓住了“内涵公理”的一个漏洞。

 

“内涵公理”用来形容怎样的集合可以组成一个类。它是这样表述的:如果P是集合的一个性质(符合P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存在类A,使得A中的任何元素都有P的性质。试想,“内涵公理”中的集合如果是XP如果换成x不属于X,不就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矛盾问题吗?“罗素悖论”其实就是“内涵公理”的悖论。

 

数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修改了“内涵公理”的定义。修改后的表述方法如下:如果P是集合的一个性质,那么存在类A,其中,[x属于A]等价于[P的性质的所有元素或x自己]

 

回到“罗素悖论”,P(x)表示x不属于X的性质。A中的x不属于X,但是属于x自己的集合呀。所以就不会有矛盾了。

 

用理发师来举例,由他只帮“所有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变成他只帮“所有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或者帮理发师自己刮脸”。那理发师当然可以给自己刮脸了,数学的可靠性得到了维持。

 

1900年前后,福尔蒂、康托和罗素分别发现了集合论中的致命悖论。这些悖论使数学大厦的基石发生了动摇。德国数学家弗雷格在他的书中写道:“一位科学家不会碰到比这更难堪的事情了,即在工作完成之时,它的基础垮掉了。”

 

尽管数学家通过更完善的定义化解了这次危机,但是数学的基础,会不会仍然存在别的隐患?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信任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数学?

2、图灵的构想


无独有偶,英国科学家图灵在解决“停机问题”(Halting problem)的时候使用了相似的悖论。


首先介绍图灵机。图灵机可以看成是有一端无限延伸的纸带,纸带上被分为无穷多个区间。有一个读写头,可以在某一个区间内写入、擦除数据。它还可以从一个区间移动到另一个区间。另外,有一套“控制规则”,它决定了机器目前的状态(读写还是移动)和根据区间内的内容,读写头要如何移动。此外,还有一个状态寄存器,它保存了机器所有的状态。图灵认为,这样一台机器可以完全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


所谓停机问题,就是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会在有限时间内结束运行的问题。就图灵机而言,当读写头处于写入状态时,视作由外界向图灵机输入。所以停机问题具体为,是否存在某个输入x,当输入x时机器进入“停机”状态。


现在假设存在一个测试程序T,由它把x输入图灵机进行测试。假若找不到x可以让图灵机停止,则测试程序输出0。假若存在某个x使图灵机停机,则测试程序输出1。


现在来考察T的可信度。由于这个测试程序可以判别一切的图灵机,那么它应当对任何程序都有效。假如我们能构造出一个程序,使T无法判断这个程序是否能停机,那么停机问题便成了一个悖论。


构造该程序如下:这个程序也有一个输入,它以此内容作为输入调用T,假如T运行的结果为1(停机),那么该程序永久运行下去(永不停机);若T运行的结果为0(永不停机),则该程序立即停机。由于T本身有确定的结果,这个程序很容易实现。假设这个新程序叫“构造程序”。


现在使用T来判别这个“构造函数”。T的结果是确定的,假如结果是1(停机),则意味着“构造程序”调用T的结果是0(永不停机);反之亦然。如此可见,T必须给出一个矛盾的结果。或者说T无法判断“构造函数”的停机情况。


以上证明了要判断一个程序是否能在有限时间内结束运行,是不可能的。


联想到图灵机对于人脑的对应,它以逻辑的方式很巧妙地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件完全不可预测的事。翻开一本书,你能马上知道结局是什么。但是生活,永远都是未知数。你要的答案,也许在下一秒钟出现。也许,要等待一万年。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