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zookeeper

2018年05月10日 ⁄ 综合 ⁄ 共 1952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一、zookeeper节点介绍

zookeeper的数据模型基于目录结构,如下:

其中每个单独的长方形我们称之为一个节点(znode),节点(znode)的全名称是整个目录名,比如subapp2节点的全节点名称是/apps/app3/subapp2。  每个znode由3部分组成: stat. 此为状态信息, 描述该znode的版本, 权限等信息. data. 与该znode关联的数据. children. 该znode下的子节点.  znode的stat包含介绍:

[zk: 10.1.39.43:4180(CONNECTED) 7] get /hello world //数据 cZxid = 0x10000042c //节点创建时的zxid. ctime = Fri May 17 17:57:33 CST 2013 //节点创建时的时间戳 mZxid = 0x10000042c //节点最新一次更新发生时的zxid. mtime = Fri May 17 17:57:33 CST 2013 //节点最新一次更新发生时的时间戳. pZxid = 0x10000042c //父类的zxid cversion = 0 //其子节点的更新次数. dataVersion = 0 //节点数据的更新次数. aclVersion = 0 //节点ACL(授权信息)的更新次数. ephemeralOwner = 0x0 //如果该节点为ephemeral节点, ephemeralOwner值表示与该节点绑定的session id. 如果该节点不是ephemeral节点, ephemeralOwner值为0. dataLength = 5 //节点数据的字节数 numChildren = 0 //子节点个数.

zxid:ZooKeeper状态的每一次改变, 都对应着一个递增的Transaction id, 该id称为zxid. 由于zxid的递增性质, 如果zxid1小于zxid2, 那么zxid1肯定先于zxid2发生. 创建任意节点, 或者更新任意节点的数据, 或者删除任意节点, 都会导致Zookeeper状态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zxid的值增加.


节点类型

讲述节点状态的ephemeralOwner字段时, 提到过有的节点是ephemeral节点, 而有的并不是. 那么节点都具有哪些类型呢? 每种类型的节点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persistentpersistent节点不和特定的session绑定, 不会随着创建该节点的session的结束而消失, 而是一直存在, 除非该节点被显式删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3] create /zk myData Created /zk

ephemeral: ephemeral节点是临时性的, 如果创建该节点的session结束了, 该节点就会被自动删除. ephemeral节点不能拥有子节点. 虽然ephemeral节点与创建它的session绑定, 但只要该该节点没有被删除, 其他session就可以读写该节点中关联的数据. 使用-e参数指定创建ephemeral节点.

[zk: localhost:4180(CONNECTED) 4] create -e /xing/ei world Created /xing/ei

sequence:严格的说, sequence并非节点类型中的一种. sequence节点既可以是ephemeral的, 也可以是persistent的. 创建sequence节点时, ZooKeeper server会在指定的节点名称后加上一个数字序列, 该数字序列是递增的. 因此可以多次创建相同的sequence节点, 而得到不同的节点. 使用-s参数指定创建sequence节点.

[zk: localhost:4180(CONNECTED) 0] create -s /xing/item world Created /xing/item0000000001 [zk: localhost:4180(CONNECTED) 1] create -s /xing/item world Created /xing/item0000000002

 创建临时序列节点:

在创建这个节点时,抛了一个这样的错误:

错误:原因是/test目录不存在,这zookeeper提示语真是够抽像的。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 create -e -s /test/ep wo wo does not have the form scheme:id:perm Command failed: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Path must start with / character

正确命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8] create /ep_node epnode Created /ep_node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9] create -e -s /ep_node/temp temp Created /ep_node/temp0000000000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0] create -e -s /ep_node/temp temp


二、创建zkper client对象

一个ZooKeeper对象,代表一个ZK Client。应用通过ZooKeeper对象中的读写API与ZK集群进行交互。

ZooKeeper zkper=new ZooKeeper(serverList, sessionTimeout,watcher)

ZooKeeper对象一旦创建,就会启动一个线程(ClientCnxn)去连接ZK集群。ZooKeeper内部维护了一个Client端状态。

public enum States {         CONNECTING, ASSOCIATING, CONNECTED, CONNECTEDREADONLY,         CLOSED, AUTH_FAILED, NOT_CONNECTED;

第一次连接ZK集群时,首先将状态置为CONNECTING,然后挨个尝试连接serverlist中的每一台Server。Serverlist在初始化时,顺序已经被随机打乱:
Collections.shuffle(serverAddrsList)
这样可以避免多个client以同样的顺序重连server。重连的间隔毫秒数是0-1000之间的一个随机数。
一旦连接上一台server,首先发送一个ConnectRequest包,将ZooKeeper构造函数传入的sessionTimeout数值发动给Server。ZooKeeper Server(详情见zookeeper配置篇)有两个配置项:
	minSessionTimeout 单位毫秒。默认2倍tickTime
maxSessionTimeout 单位毫秒。默认20倍tickTime
(tickTime也是一个配置项。是Server内部控制时间逻辑的最小时间单位)

如果客户端发来的sessionTimeout超过min-max这个范围,server会自动截取为min或max,然后为这个Client新建一个Session对象。Session对象包含sessionId、timeout、tickTime三个属性。其中sessionId是Server端维护的一个原子自增long型(8字节)整数;启动时Leader将其初始化为1个字节的leader Server Id+当前时间的后5个字节+2个字节的0;这个可以保证在leader切换中,sessionId的唯一性(只要leader两次切换为同一个Server的时间间隔中session建立数不超过( 2的16次方)*间隔毫秒数。。。不可能达到的数值)。


三、常用接口列表

客户端要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可以通过创建 org.apache.zookeeper. ZooKeeper 的一个实例对象,然后调用这个类提供的接口来和服务器交互。

前面说了 ZooKeeper 主要是用来维护和监控一个目录节点树中存储的数据的状态,所有我们能够操作 ZooKeeper 的也和操作目录节点树大体一样,如创建一个目录节点,给某个目录节点设置数据,获取某个目录节点的所有子目录节点,给某个目录节点设置权限和监控这个目录节点的状态变化。

这些接口如下表所示:


表 1 org.apache.zookeeper. ZooKeeper 方法列表
方法名方法功能描述

String create(String path,
byte[] data, List<ACL> acl,CreateMode createMode)
创建一个给定的目录节点 path, 并给它设置数据,CreateMode 标识有四种形式的目录节点,分别是 PERSISTENT:持久化目录节点,这个目录节点存储的数据不会丢失;PERSISTENT_SEQUENTIAL:顺序自动编号的目录节点,这种目录节点会根据当前已近存在的节点数自动加
1,然后返回给客户端已经成功创建的目录节点名;EPHEMERAL:临时目录节点,一旦创建这个节点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口也就是 session 超时,这种节点会被自动删除;EPHEMERAL_SEQUENTIAL:临时自动编号节点
Stat exists(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判断某个 path 是否存在,并设置是否监控这个目录节点,这里的 watcher 是在创建 ZooKeeper 实例时指定的 watcher,exists方法还有一个重载方法,可以指定特定的watcher
Stat exists(String path,Watcher watcher) 重载方法,这里给某个目录节点设置特定的 watcher,Watcher 在 ZooKeeper 是一个核心功能,Watcher 可以监控目录节点的数据变化以及子目录的变化,一旦这些状态发生变化,服务器就会通知所有设置在这个目录节点上的 Watcher,从而每个客户端都很快知道它所关注的目录节点的状态发生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void delete(String path,
int version)
删除 path 对应的目录节点,version 为 -1 可以匹配任何版本,也就删除了这个目录节点所有数据
List<String>getChildren(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获取指定 path 下的所有子目录节点,同样 getChildren方法也有一个重载方法可以设置特定的
watcher 监控子节点的状态
Stat setData(String path, byte[] data,
int version)
给 path 设置数据,可以指定这个数据的版本号,如果 version 为 -1 怎可以匹配任何版本
byte[] getData(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Stat stat)
获取这个 path 对应的目录节点存储的数据,数据的版本等信息可以通过 stat 来指定,同时还可以设置是否监控这个目录节点数据的状态
voidaddAuthInfo(String scheme, byte[] auth) 客户端将自己的授权信息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将根据这个授权信息验证客户端的访问权限。
Stat setACL(String path,List<ACL> acl,
int version)
给某个目录节点重新设置访问权限,需要注意的是 Zookeeper 中的目录节点权限不具有传递性,父目录节点的权限不能传递给子目录节点。目录节点 ACL 由两部分组成:perms 和 id。
Perms 有 ALL、READ、WRITE、CREATE、DELETE、ADMIN 几种 
而 id 标识了访问目录节点的身份列表,默认情况下有以下两种:
ANYONE_ID_UNSAFE = new Id("world", "anyone") 和 AUTH_IDS = new Id("auth", "") 分别表示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和创建者拥有访问权限。
List<ACL>getACL(String path,Stat stat) 获取某个目录节点的访问权限列表

 

除了以上这些上表中列出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重载方法,如都提供了一个回调类的重载方法以及可以设置特定 Watcher 的重载方法,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 org.apache.zookeeper. ZooKeeper 类的 API 说明。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CreateMode;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WatchedEvent;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Watcher;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ZooDefs;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ZooKeeper;


public class Zk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创建一个与服务器的连接
        ZooKeeper zk = new ZooKeeper("192.168.4.114:2181", 3000, new Watcher() {
            // 监控所有被触发的事件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System.out.println("已经触发了" + event.getType() + "事件!" + event.getPath());
            }
        });
        // 创建一个目录节点
        zk.create("/testRootPath", "testRootData".getBytes(),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zk.getData("/testRootPath", false, null)));

        // 创建一个子目录节点
        zk.create("/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 "testChildDataOne".getBytes(),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zk.getData("/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 true, null)));


        // 取出子目录节点列表
        System.out.println(zk.getChildren("/testRootPath", true));


        // 修改子目录节点数据
        zk.setData("/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 "modifyChildDataOne".getBytes(), -1);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zk.getData("/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 false, null)));
        System.out.println("目录节点状态:[" + zk.exists("/testRootPath", true) + "]");



        // 创建另外一个子目录节点
        zk.create("/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Two", "testChildDataTwo".getBytes(),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zk.getData("/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Two", false, null)));

        // 删除子目录节点
        zk.delete("/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Two", -1);
        zk.delete("/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 -1);

        // 删除父目录节点
        zk.delete("/testRootPath", -1);
        // 关闭连接
        zk.close();
    }
}

输出的结果如下:

已经触发了None事件!null
testRootData
testChildDataOne
[testChildPathOne]
已经触发了NodeDataChanged事件!/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
modifyChildDataOne
目录节点状态:[4294967364,4294967364,1422188129541,1422188129541,0,1,0,0,12,1,4294967365
]
已经触发了NodeChildrenChanged事件!/testRootPath
testChildDataTwo
已经触发了NodeDeleted事件!/testRootPath


四、ZooKeeper 典型的应用场景

Zookeeper 从设计模式角度来看,是一个基于观察者模式设计的分布式服务管理框架,它负责存储和管理大家都关心的数据,然后接受观察者的注册,一旦这些数据的状态发生变化,Zookeeper 就将负责通知已经在 Zookeeper 上注册的那些观察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实现集群中类似 Master/Slave 管理模式,关于 Zookeeper 的详细架构等内部细节可以阅读 Zookeeper 的源码

下面详细介绍这些典型的应用场景,也就是 Zookeeper 到底能帮我们解决那些问题?下面将给出答案。

统一命名服务(Name Service)

分布式应用中,通常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命名规则,既能够产生唯一的名称又便于人识别和记住,通常情况下用树形的名称结构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树形的名称结构是一个有层次的目录结构,既对人友好又不会重复。说到这里你可能想到了 JNDI,没错 Zookeeper 的 Name Service 与 JNDI 能够完成的功能是差不多的,它们都是将有层次的目录结构关联到一定资源上,但是 Zookeeper 的 Name Service 更加是广泛意义上的关联,也许你并不需要将名称关联到特定资源上,你可能只需要一个不会重复名称,就像数据库中产生一个唯一的数字主键一样。

Name Service 已经是 Zookeeper 内置的功能,你只要调用 Zookeeper 的 API 就能实现。如调用 create 接口就可以很容易创建一个目录节点。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的管理在分布式应用环境中很常见,例如同一个应用系统需要多台 PC Server 运行,但是它们运行的应用系统的某些配置项是相同的,如果要修改这些相同的配置项,那么就必须同时修改每台运行这个应用系统的 PC Server,这样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

像这样的配置信息完全可以交给 Zookeeper 来管理,将配置信息保存在 Zookeeper 的某个目录节点中,然后将所有需要修改的应用机器监控配置信息的状态,一旦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每台应用机器就会收到 Zookeeper 的通知,然后从 Zookeeper 获取新的配置信息应用到系统中。



集群管理(Group Membership)

Zookeeper 能够很容易的实现集群管理的功能,如有多台 Server 组成一个服务集群,那么必须要一个“总管”知道当前集群中每台机器的服务状态,一旦有机器不能提供服务,集群中其它集群必须知道,从而做出调整重新分配服务策略。同样当增加集群的服务能力时,就会增加一台或多台 Server,同样也必须让“总管”知道。

Zookeeper 不仅能够帮你维护当前的集群中机器的服务状态,而且能够帮你选出一个“总管”,让这个总管来管理集群,这就是 Zookeeper 的另一个功能 Leader Election。

它们的实现方式都是在 Zookeeper 上创建一个 EPHEMERAL 类型的目录节点,然后每个 Server 在它们创建目录节点的父目录节点上调用 getChildren(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方法并设置 watch 为 true,由于是 EPHEMERAL 目录节点,当创建它的 Server 死去,这个目录节点也随之被删除,所以 Children 将会变化,这时 getChildren上的
Watch 将会被调用,所以其它 Server 就知道已经有某台 Server 死去了。新增 Server 也是同样的原理。

Zookeeper 如何实现 Leader Election,也就是选出一个 Master Server。和前面的一样每台 Server 创建一个 EPHEMERAL 目录节点,不同的是它还是一个 SEQUENTIAL 目录节点,所以它是个 EPHEMERAL_SEQUENTIAL 目录节点。之所以它是 EPHEMERAL_SEQUENTIAL 目录节点,是因为我们可以给每台 Server 编号,我们可以选择当前是最小编号的 Server 为 Master,假如这个最小编号的 Server 死去,由于是 EPHEMERAL
节点,死去的 Server 对应的节点也被删除,所以当前的节点列表中又出现一个最小编号的节点,我们就选择这个节点为当前 Master。这样就实现了动态选择 Master,避免了传统意义上单 Master 容易出现单点故障的问题。

void findLead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byte[] leader = null; 
        try { 
            leader = zk.getData(root + "/leader", true, null);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error(e); 
        } 
        if (leader != null) { 
            following(); 
        } else { 
            String newLeader = null; 
            try { 
                byte[] localhost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getAddress(); 
                newLeader = zk.create(root + "/leader", localhost,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EPHEMERAL);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error(e); 
            } 
            if (newLeader != null) { 
                leading(); 
            } else { 
                mutex.wait(); 
            } 
        } 
    } 

共享锁(Locks)

共享锁在同一个进程中很容易实现,但是在跨进程或者在不同 Server 之间就不好实现了。Zookeeper 却很容易实现这个功能,实现方式也是需要获得锁的 Server 创建一个 EPHEMERAL_SEQUENTIAL 目录节点,然后调用 getChildren方法获取当前的目录节点列表中最小的目录节点是不是就是自己创建的目录节点,如果正是自己创建的,那么它就获得了这个锁,如果不是那么它就调用exists(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方法并监控 Zookeeper 上目录节点列表的变化,一直到自己创建的节点是列表中最小编号的目录节点,从而获得锁,释放锁很简单,只要删除前面它自己所创建的目录节点就行了。

加锁:
ZooKeeper 将按照如下方式实现加锁的操作:
1 ) ZooKeeper 调用 create ()方法来创建一个路径格式为“ _locknode_/lock- ”的节点,此节点类型为sequence (连续)和 ephemeral (临时)。也就是说,创建的节点为临时节点,并且所有的节点连续编号,即“ lock-i ”的格式。
2 )在创建的锁节点上调用 getChildren ()方法,来获取锁目录下的最小编号节点,并且不设置 watch 。
3 )步骤 2 中获取的节点恰好是步骤 1 中客户端创建的节点,那么此客户端获得此种类型的锁,然后退出操作。
4 )客户端在锁目录上调用 exists ()方法,并且设置 watch 来监视锁目录下比自己小一个的连续临时节点的状态。
5 )如果监视节点状态发生变化,则跳转到第 2 步,继续进行后续的操作,直到退出锁竞争。
 
解锁: 
ZooKeeper 解锁操作非常简单,客户端只需要将加锁操作步骤 1 中创建的临时节点删除即可。


void getLock()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List<String> list = zk.getChildren(root, false); 
        String[] nodes = list.toArray(new String[list.size()]); 
        Arrays.sort(nodes); 
        if(myZnode.equals(root+"/"+nodes[0])){ 
            doAction(); 
        } 
        else{ 
            waitForLock(nodes[0]); 
        } 
    } 
    void waitForLock(String low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KeeperException {
        Stat stat = zk.exists(root + "/" + lower,true); 
        if(stat != null){ 
            mutex.wait(); 
        } 
        else{ 
            getLock(); 
        } 
    } 

队列管理

Zookeeper 可以处理两种类型的队列:

  1. 当一个队列的成员都聚齐时,这个队列才可用,否则一直等待所有成员到达,这种是同步队列。
  2. 队列按照 FIFO 方式进行入队和出队操作,例如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

同步队列用 Zookeeper 实现的实现思路如下:

创建一个父目录 /synchronizing,每个成员都监控标志(Set Watch)位目录 /synchronizing/start 是否存在,然后每个成员都加入这个队列,加入队列的方式就是创建 /synchronizing/member_i 的临时目录节点,然后每个成员获取 / synchronizing 目录的所有目录节点,也就是 member_i。判断 i 的值是否已经是成员的个数,如果小于成员个数等待 /synchronizing/start 的出现,如果已经相等就创建 /synchronizing/start。

void addQueue()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zk.exists(root + "/start",true); 
        zk.create(root + "/" + name, new byte[0],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 
        synchronized (mutex) { 
            List<String> list = zk.getChildren(root, false); 
            if (list.size() < size) { 
                mutex.wait(); 
            } else { 
                zk.create(root + "/start", new byte[0],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 
        } 
 } 

当队列没满是进入 wait(),然后会一直等待 Watch 的通知,Watch 的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if(event.getPath().equals(root + "/start") &&
         event.getType() == Event.EventType.NodeCreated){ 
            System.out.println("得到通知"); 
            super.process(event); 
            doAction(); 
        } 
    } 

FIFO 队列用 Zookeeper 实现思路如下:

实现的思路也非常简单,就是在特定的目录下创建 SEQUENTIAL 类型的子目录 /queue_i,这样就能保证所有成员加入队列时都是有编号的,出队列时通过 getChildren( ) 方法可以返回当前所有的队列中的元素,然后消费其中最小的一个,这样就能保证 FIFO。

boolean produce(int i)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ByteBuffer b = ByteBuffer.allocate(4); 
        byte[] value; 
        b.putInt(i); 
        value = b.array(); 
        zk.create(root + "/element", value,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_SEQUENTIAL); 
        return true; 
    } 

int consume()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int retvalue = -1; 
        Stat stat = null; 
        while (true) { 
            synchronized (mutex) { 
                List<String> list = zk.getChildren(root, true); 
                if (list.size() == 0) { 
                    mutex.wait(); 
                } else { 
                    Integer min = new Integer(list.get(0).substring(7)); 
                    for(String s : list){ 
                        Integer tempValue = new Integer(s.substring(7)); 
                        if(tempValue < min) min = tempValue; 
                    } 
                    byte[] b = zk.getData(root + "/element" + min,false, stat); 
                    zk.delete(root + "/element" + min, 0);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wrap(b); 
                    retvalue = buffer.getInt(); 
                    return retvalue; 
                } 
            } 
        } 
 } 

回调基础知识  

znode 可以被监控,包括这个目录节点中存储的数据的修改,子节点目录的变化等,一旦变化可以通知设置监控的客户端,这个功能是zookeeper对于应用最重要的特性,通过这个特性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配置的集中管理,集群管理,分布式锁等等。

在ZooKeeper中,接口类Watcher定义了事件通知相关的逻辑和规范,Watcher的内部接口Event包含KeeperState和EventType两个枚举类,分别代表通知状态和事件类型。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接口方法:

 abstract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这个方法用于处理“事件通知”,每个实现类都应该自己实现合适的处理逻辑。参数WatchedEvent类封装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枚举类,以及触发事件对应的znode节点path,当然,这个path不一定每次通知都有,例如会话建立,会话失效或连接断开等通知类型是没有path.
以下方法可以创建自己的watcher

1. Stat exists(final String path, Watcher watcher)
判断某个 path 是否存在,给某个目录节点设置特定的 watcher,同步返回stat信息。
2. Stat exists(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判断某个 path 是否存在,并设置是否监控这个目录节点,这里的 watcher 是在创建 new ZooKeeper 构造函数时指定的 watcher实例.同步返回stat信息
3. void exists(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StatCallback cb, Object ctx)
判断某个 path 是否存在,给某个目录节点设置默认的 watcher,返回内容异步回调cb接口。
4. void exists(final String path, Watcher watcher, StatCallback cb, Object ctx)
判断某个 path 是否存在,给某个目录节点设置特定的 watcher,返回内容异步回调cb接口。
5. byte[] getData(final String path, Watcher watcher, Stat stat)
同步获取这个 path 对应的目录节点存储的数据,数据的版本等信息通过 stat 来指定,给path设置特定的 watcher
6. byte[] getData(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Stat stat)
同步获取这个 path 对应的目录节点存储的数据,数据的版本等信息通过 stat 来指定,给path设置默认的 watcher
7. void getData(final String path, Watcher watcher, DataCallback cb, Object ctx)
同上,异步返回内容。
8. void getData(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DataCallback cb, Object ctx)
同上,异步返回内容。
9. List<string> getChildren(final String path, Watcher watcher)
同步获取指定 path 下的所有子目录节点,并设置采用默认wtcher是否监控子目录节点变化
10. List<string> getChildren(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er)
同步获取指定 path 下的所有子目录节点,并设置采用默认wtcher是否监控子目录节点变化
11. void getChildren(final String path, Watcher watcher,ChildrenCallback cb, Object ctx) 
同上,异步返回内容
12. void getChildren(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 Children2Callback cb, Object ctx)
同上,异步返回内容
每一种按同步还是异步,添加指定watcher还是默认watcher分为4种。默认watcher是只在ZooKeeper zk = new ZooKeeper(serverList, sessionTimeout, watcher)中指定的watch。如果包含boolean watch的读方法传入true则将默认watcher注册为所关注事件的watch。如果传入false则不注册任何watch.
exists watcher 触发条件:在path上执行NodeCreated ,NodeDeleted ,NodeDataChanged .
getData watcher 触发条件: 在path上执行 NodeDataChanged ,NodeDeleted .
getChildren watcher 触发条件:在paht上执行NodeDeleted .或在子path上执行NodeCreated ,NodeDeleted 。
通知的状态类型与事件类型

在Watcher接口类中,已经定义了所有的状态类型和事件类型,这里把各个状态和事件类型之间的关系整理一下。

3.1状态:KeeperState.Disconnected(0)

此时客户端处于断开连接状态,和ZK集群都没有建立连接。

3.1.1事件:EventType.None(-1)

触发条件:一般是在与服务器断开连接的时候,客户端会收到这个事件。

 

3.2状态:KeeperState. SyncConnected(3)

3.2.1事件:EventType.None(-1)

触发条件:客户端与服务器成功建立会话之后,会收到这个通知。

3.2.2事件:EventType. NodeCreated (1)

触发条件:所关注的节点被创建。

3.2.3事件:EventType. NodeDeleted (2)

触发条件:所关注的节点被删除。

3.2.4事件:EventType. NodeDataChanged (3)

触发条件:所关注的节点的内容有更新。注意,这个地方说的内容是指数据的版本号dataVersion。因此,即使使用相同的数据内容 来更新,还是会收到这个事件通知的。无论如何,调用了更新接口,就一定会更新dataVersion的。

3.2.5事件:EventType.NodeChildrenChanged (4)

触发条件:所关注的节点的子节点有变化。这里说的变化是指子节点的个数和组成,具体到子节点内容的变化是不会通知的。

 

3.3状态 KeeperState.AuthFailed(4)

acl出错

3.3.1事件:EventType.None(-1)

 

3.4状态 KeeperState. Expired(-112)

3.4.1事件:EventType.None(-1)

3.5状态 KeeperState.ConnectedReadOnly(5)

3.5.1事件:EventType.None(-1)

触发条件:客户端与服务器成功建立会话之后,会收到这个通知。

3.5.2事件:EventType. NodeCreated (1)

触发条件:所关注的节点被创建。

3.5.3事件:EventType. NodeDeleted (2)

触发条件:所关注的节点被删除。

3.5.4事件:EventType. NodeDataChanged (3)

触发条件:所关注的节点的内容有更新。注意,这个地方说的内容是指数据的版本号dataVersion。因此,即使使用相同的数据内容 来更新,还是会收到这个事件通知的。无论如何,调用了更新接口,就一定会更新dataVersion的。

3.5.5事件:EventType.NodeChildrenChanged (4)

触发条件:所关注的节点的子节点有变化。这里说的变化是指子节点的个数和组成,具体到子节点内容的变化是不会通知的。

3.6状态 KeeperState.SaslAuthenticated(6)

3.5.1事件:EventType.None(-1)

触发条件:建立成功或失败

 

KeeperException

通过zkper client访问zookeeper的每个方法都会抛出一个这个异常。通过这个异常的子异常,可以确定是什么问题。详情见KeeperException类源代码。常见有:

KeeperException.InvalidACLException :acl设置错误或无效的acl.

NodeExistsException :创建的节点已经存在。

KeeperException.NoNodeException :创建的节点不存在。一般这个异常是指在创建节点时,上级节点不存在。如创建/fruit/apple节点。/fruit不存在。

下面表格列出了写操作与ZK内部产生的事件的对应关系:

 

event For /path

event For /path/child

create(/path)

EventType.NodeCreated

NA

delete(/path)

EventType.NodeDeleted

NA

setData(/path)

EventType.NodeDataChanged

NA

create(/path/child)

EventType.NodeChildrenChanged

EventType.NodeCreated

delete(/path/child)

EventType.NodeChildrenChanged

EventType.NodeDeleted

setData(/path/child)

NA

EventType.NodeDataChanged

ZK内部的写事件与所触发的watcher的对应关系如下:

event For /path

defaultWatcher

exists
(/path)

getData
(/path)

getChildren
(/path)

EventType.None

EventType.NodeCreated

 

 

EventType.NodeDeleted

 

(不正常)

 

EventType.NodeDataChanged

 

 

EventType.NodeChildrenChanged

     

综合上面两个表,我们可以总结出各种写操作可以触发哪些watcher,如下表所示:

 

/path

/path/child

 

exists

getData

getChildren

exists

getData

getChildren

create(/path)

       

delete(/path)

     

setData(/path)

       

create(/path/child)

   

 

delete(/path/child)

   

setData(/path/child)

     

 

如果发生session closeauthFailinvalid,那么所有类型的wather都会被触发

zkClient除了做了一些便捷包装之外,对watcher使用做了一点增强。比如subscribeChildChanges实际上是通过existsgetChildren关注了两个事件。这样当create(/path)时,对应path上通过getChildren注册的listener也会被调用。另外subscribeDataChanges实际上只是通过exists注册了事件。因为从上表可以看到,对于一个更新,通过existsgetData注册的watcher要么都会触发,要么都不会触发。

getData,getChildren(),exists()这三个方法可以针对参数中的path设置watcher,当path对应的Node 有相应变化时,server端会给对应的设置了watcherclient 发送一个一次性的触发通知事件。客户端在收到这个触发通知事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进行相应地处理。

注意这个watcher的功能是一次性的,如果还想继续得到watcher通知,在处理完事件后,要重新register

// Watcher实例

Watcher wh = new Watcher() {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System.out.println("回调watcher实例: 路径" + event.getPath() + " 类型:"

+ event.getType());

}

};

 

ZooKeeper zk = new ZooKeeper("10.15.82.166:3351", 500000, wh);

System.out.println("---------------------");

// 创建一个节点root,数据是mydata,不进行ACL权限控制,节点为永久性的(即客户端shutdown了也不会消失)

zk.exists("/root", true);

zk.create("/root", "mydata".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System.out.println("---------------------");

// 在root下面创建一个childone znode,数据为childone,不进行ACL权限控制,节点为永久性的

zk.exists("/root/childone", true);

zk.create("/root/childone", "childone".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System.out.println("---------------------");

// 删除/root/childone这个节点,第二个参数为版本,-1的话直接删除,无视版本

zk.exists("/root/childone", true);

zk.delete("/root/childone", -1);

System.out.println("---------------------");

zk.exists("/root", true);

zk.delete("/root", -1);

System.out.println("---------------------");

// 关闭session

zk.close();

---------------------

回调watcher实例: 路径null 类型:None

回调watcher实例: 路径/root 类型:NodeCreated

---------------------

回调watcher实例: 路径/root/childone 类型:NodeCreated

---------------------

回调watcher实例: 路径/root/childone 类型:NodeDeleted

---------------------

回调watcher实例: 路径/root 类型:NodeDeleted

---------------------

永久回调 

3类事件触发wather后就不再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一次作用),但是,如何永久监听呢?这需要我们再程序逻辑上进行控制,网上有更好的办法,但是,在简单的应用中,可以再wather方法里面再设置监听,这个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Watcher wh = new Watcher() {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Log.AC_DEBUG("触发回调watcher实例: 路径" + event.getPath() + " 类型:"
                    + event.getType());

            if (event.getType() == EventType.None) {
                try { //
                        // 判断userauth权限是否能访问userpath
                    String auth_type = "digest";
                    zk.addAuthInfo(auth_type, userauth.getBytes());
                    zk.getData(userpath, null, null);
                } catch (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Log.AC_ERROR("get node faild:userpath=" + userpath
                            + ",auth=" + userauth + " e:" + e.getMessage());
                    return;
                }
                Log.AC_INFO("userpath=" + userpath + " userauth=" + userauth);
            }

            try {

                switchinfo = getallswitch(); // 更新userpath和匿名用户路径下的配置信息,监听这些节点

                // 监听用户路径节点
                Log.AC_DEBUG("lesson user=" + userpath + " node...");
                zk.exists(userpath, true); // 监听匿名用户路径节点
                Log.AC_DEBUG("lesson user=" + AnonymousUSERpath + " node...");
                zk.exists(AnonymousUSERpath, true);

                // 监听用户路径下的开关节点
                if (zk.exists(userpath, false) != null) {
                    Log.AC_DEBUG("lesson user=" + userpath
                            + " 's swich node...");
                    List<String> swnodes = zk.getChildren(userpath, true); //
                    // 监听switch层节点的变化
                    Iterator<String> it_sw = swnodes.iterator();
                    while (it_sw.hasNext()) {
                        String swpath = userpath + "/" + it_sw.next();
                        Log.AC_DEBUG("lesson user=" + swpath + " node...");
                        zk.exists(swpath, true);
                    }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Log.AC_ERROR("lesson znode error:" + e.getMessage());
            }
        }
    };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