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Oracle分区技术

2013年06月11日 ⁄ 综合 ⁄ 共 140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ORACLE的分区(Partitioning Option)是一种处理超大型表的技术。分区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技术,通过将大表和索引分成可以管理的小块,从而避免了对每个表作为一个大的、单独的对象进行管理,为大量数据提供了可伸缩的性能。分区通过将操作分配给更小的存储单元,减少了需要进行管理操作的时间,并通过增强的并行处理提高了性能,通过屏蔽故障数据的分区,还增加了可用性。

ORACLE的分区表的划分方法包括:按字段值进行划分的范围分区;按字段的HASH函数值进行的划分HASH分区;先按范围划分,再按HASH划分的复合分区;在ORACLE9i中又增强了按字段值列表进行划分的列表(Listing)分区方法。
管理员可以指定每个分区的存储属性,分区在宿主文件系统中的放置情况,这样便增加了对超大型数据库的控制粒度(granularity)。分区可以被单独地删除、卸出或装入、备份、恢复,因此减少了需要进行管理操作的时间。

还可以为表分区创建单独的索引分区,从而减少了需要进行索引维护操作的时间。此外,还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局部和全局的索引技术。分区操作也可以被并行执行。
分区技术还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当部分数据由于故障或其它原因不可用时,其它分区内的数据可用不收影响继续使用。

分区对应用是透明的,可以通过标准的SQL语句对分区表进行操作。Oracle 的优化器在访问数据时会分析数据的分区情况,在进行查询时,那些不包含任何查询数据的分区将被忽略,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

分区原则

1.表分区的指南

a、表的大小
对于大表进行分区,将有益于大表操作的性能和大表的数据维护。通常当表的大小超过1.5GB-2GB,或对于OLTP系统,表的记录超过1000万,都应考虑对表进行分区。

b、数据访问特性
基于表的大部分查询应用,只访问表中少量的数据。对于这样表进行分区,可充分利用分区排除无关数据查询的特性。

c、数据维护
某些表的数据维护,经常按时间段删除成批的数据,例如按月删除历史数据。对于这样的表需要考虑进行分区,以满足维护的需要。因为删除(Delete)大量的数据,对系统开销很大,有时甚至是不可接受的。

d、只读数据
如果一个表中大部分数据都是只读数据,通过对表进行分区,可将只读数据存储在只读表空间中,对于数据库的备份是非常有益的。

e、并行数据操作(Parallel DML)
对于经常执行并行操作(如Parallel Insert,Parallel Update等)的表应考虑进行分区。

f、表的可用性
当对表的部分数据可用性要求很高时,应考虑进行表分区。

2.选择分区字段(Partition Key)

当确定分区字段时,有两个主要因素特别需要考虑:

a、增强表的管理和维护性
通过Partition Key,可以使数据维护基于某个分区进行,如Drop或Truncate一个或多个分区。通过Paratition Key可控制只读的数据存储在相应的分区中,且这些分区存储在只读的表空间里,这将提高数据备份的性能。这类Partition Key通常与时间相关。
b、提高访问表的性能
通过Partition Key,可使查询的数据定位在一个或少量的分区中;这需要考虑最常用的查询条件。注意在考虑提高查询效率这个因素的同时,还应兼顾数据维护管理的因素,尽可能地避免相互间地冲突。

版权说明:文章转自http://www.javaeye.com/topic/174265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