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故宫景点功课2:前三殿区

2013年08月21日 ⁄ 综合 ⁄ 共 224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本文标签慢慢走走

说明:本文是这篇文章第5节的一部分。

前三殿区位于故宫南部的正中,是北京城中轴线上最恢宏壮丽的建筑篇章。这一区域分为三个巨大的院落,依次为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广场以及三台,自南向北排布在中轴线上。

内金水河横亘于太和门外宽阔的广场上,既如玉带,又似巨弓。太和门内,体仁阁、弘义阁以及连绵的廊庑将三大殿四面围合,院落四角崇楼耸峙。

这里座落着最尊贵、最宏伟、等级最高的宫殿:太和、中和、保和。这三大殿高踞于巨大的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形成紫禁城宫殿中央的巅峰。过去,皇帝在这里举行最隆重的大朝典礼。

这里不仅是紫禁城最重要的区域,也是皇城和京城的中心。

太和门广场
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

点击看大图

clip_image003 内金水桥
内金水河流经太和门广场,蜿蜒呈弓形。广场中央五座汉白玉石拱桥跨越河道,齐指太和门方向。正中主桥是皇帝专用的“御路桥”,栏杆上雕云龙柱头。两旁四座宾桥栏杆皆饰二十四气柱头,主桥旁两座供宗室王公行走的称“王公桥”,再次两座供三品以上文武大臣行走,称“品级桥”。

clip_image004 熙和门
站在金水桥上往左看,是通向武英殿、西华门的熙和门。熙和门位于太和门广场西侧正中,初名右顺门,明嘉靖年重建后改称归极门,清顺治年改雍和门,乾隆年为避雍正皇帝讳改为今名熙和门。明永乐皇帝曾因北京冬气严寒,谕令早朝礼毕,与百官移至熙和门旁便殿奏事办公。

clip_image004[1] 协和门
内金水桥的右边是通向文华殿或内阁的协和门。协和门位于太和门广场东侧正中,初名左顺门,明嘉靖年重建后改称会极门,清顺治年改今名。明景泰皇帝曾因战事紧急在此门设午朝。明嘉靖皇帝即位之初,曾发生群臣与皇权抗争的大礼议,二百多名朝臣跪于此门前撼门大哭,声震阙廷。

clip_image003[1] 太和门
点击看大图

向正前方看就是太和门了。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庄严的门户,明永乐年建成,初称奉天门,嘉靖朝改名皇极门,它是故宫里最大的木制大门。清顺治入主北京后始名太和门。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年间火灾后所重建而成。

太和门座落于汉白玉基座上,丹陛下列铜鼎四只,门前左右分列石亭、石匮,还有两只巨大无匹的青铜狮子为明代铸造。东面的是雄狮,前脚踩一绣球,象征权力也象征统一寰宇;西面是雌狮,前脚抚弄一小乳狮,象征子嗣昌盛。那里有个石头做的像邮筒似的东西,那是大臣、诸候求见皇帝时,放申请书的地方。

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地方。所谓御门听证,就是大家所说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们讨论、处理国家大事。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严的大殿里,其实不然。每天清晨,皇帝从后宫出来,坐在太和门中央摆放的龙椅上。王公大臣们按照文东武西的顺序,站在门下的广场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边站着当班的内阁学士,负责记录皇帝的意见,退朝后再稍加整理,颁行天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旨”或“上谕”,国家的日常事务就在这太和门商量决定了。

在露天的门外办公,即使不刮风下雨,也不大舒服。但按当时的规定:皇帝和大臣们每天都要上早朝。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头一两个皇帝一般都还比较勤奋,后代的皇帝就贪图享乐,把祖父辈打江山时的艰辛和治天下的苦心都抛到脑后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后期的万历皇帝竟长达24年不临朝。历史学家曾说过“明之亡,则亡于神宗”。清朝时,御门听证改在故宫的乾清门。

太和门西庑现在辟有《清宫卤簿仪仗展》。卤簿是指国家首脑重大国事活动的典章制度,是集仪仗队、军乐团、舞蹈表演、车辆服务、交通安全、治安保卫等整体规模的成文制度,要根据国事活动的重要级别区分等级而实施。卤簿的意义和作用有五个:一是保障帝王及随员的安全,二是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三是规范礼仪的等级,四是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五是显示对自然神和祖先的虔诚。

太和门与左边的贞度门和右边的昭德门构成了通向三大殿的门户。

clip_image004[2] 昭德门
昭德门,明初称东角门,嘉靖朝改弘政门,清代改为现名,昭德意为昭显美德。此门在明代为皇帝在正式朝礼之外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后来就在此处开设内阁。清代此门为侍卫值宿处。

clip_image004[3] 贞度门
贞度门,明初称西角门,嘉靖朝改宣治门,清代改为现名,贞度意为端正法度。此门在明代为皇帝在丧期和忌辰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

前三殿区
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迭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千龙喷水,蔚为壮观。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clip_image003[1]太和殿院落(上)(下)

clip_image004[3]中和殿、保和殿

链接
走走北京中轴(全集)
走走北京中轴(七):午门至神武门的功课
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王刚带您游故宫导游词(上)
北京五日自助游情报大汇编 (转载)
 世界遗产在中国.CCTV.World.Heritage.In.China.EP26.mkv
 冬日雪后之图游故宫(一)

【上篇】
【下篇】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