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故宫景点功课13:御花园下

2013年08月15日 ⁄ 综合 ⁄ 共 187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本文标签慢慢走走

说明:本文是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

四神祠
四神祠在御花园内钦安殿院落的西面,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供奉道教四神的地方。其建筑造型纤秀而别具风格,形制似仿道教八卦,装饰色彩绚丽。室内靠南墙砌砖台,是架供案奉安神牌的地方。所谓四神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说是风、云、雷、雨神。今已无从考证。

浮碧亭
浮碧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亭座落于石桥上,桥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穿亭过桥即可到皇帝的书房摛藻堂前。亭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池中水引自护城河,池壁雕有石蟠首出水口,池中芙蓉出水,游鱼穿泳,为御花园的景色增添了清新活泼的情趣。

澄瑞亭
澄瑞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正北为倚园北墙而建的位育斋,正南为千秋亭。亭座落于石桥上,桥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穿亭过桥即可到位育斋前。亭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的四面曾装有护墙板以开门窗,内设斗坛,后拆除。

摛藻堂
摛藻堂位于御花园东北部堆秀山的东侧。“摛藻”为施展文采之意。

自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后,室内放置书架,贮藏《四库全书荟要》,择“四库”中之精粹,以备皇帝来此休憩阅览。

位育斋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对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位育”出自《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yan,万物育焉”,即各得其所,得以生养发育之意,为儒家政治理想。

位育斋前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建有一亭曰澄瑞。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延晖阁
延晖阁位于御花园内西北,北倚宫墙。明代初建时名为清望阁,清代改今名,概取延驻夕阳光辉之意。

清代宫廷从八旗遴选秀女进宫的活动在此举行。每三年选一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凡是13岁到17岁的都要参选,只有到17岁仍未被选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选秀女的时候,候选的女孩子们先由太监从神武门领到这御花园北门外等候。选时一到,再将那些女孩子引到这延晖阁前站好,让坐在阁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选。被选中的秀女,或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指配给皇子皇孙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慈禧就是17岁时在这里被选入宫的。

阁外观为上下两层,其内部两层之间还有一暗层。阁上迴廊环绕,玲珑轻盈。延晖阁高居宫墙之内,与花园东部的堆秀山形成了左右均衡的格局。登临高阁,或俯视园中景致,或北望景山,都风光绮qǐ丽。据说在冬季天气晴朗的日子,这里还可以看到西山的积雪。清代乾隆、道光、咸丰等皇帝都留有吟咏此阁的诗句。

堆秀山和御景亭
堆秀山位于御花园北稍东部。它是用江苏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里被湖水多次冲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这堆秀山“太湖石”的历史比整个皇宫都古老。在北宋的都城开封,过去有一座山叫“艮gèn岳”,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后不久,北宋就被金朝灭亡了,艮岳山也毁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把这些石头运到这儿了。明万历年十一年(1583年),在拆去的观花殿原址上,用这些石头堆成了高约10米的假山,所以这些太湖石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

在堆秀山山脚下,正中有一个门洞,洞门题为“堆秀”。在门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清代建设的人工喷泉。那时候故宫里没有自来水管道,这喷泉是怎么设计的呢?工匠们在半山腰两侧各设一口蓄水的大缸,通过水道,产生压力,使水从下面的龙嘴里喷出。而喷泉造型是用石头雕刻的一条蛟龙,盘踞在石座上面。喷泉整体造型和谐美观,为宫中现存唯一的水法设施。

堆秀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是御花园的最高点,为宫苑中眺望风景的绝佳之处。亭内天花藻井,并面南设宝座,亭外设石供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皇帝会带着后妃们,在亭内登高赏月、饮酒作诗。

凝香亭和玉翠亭
凝香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隅,摛藻堂的旁边。明嘉靖时建,原名金香亭。玉翠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隅,位育斋的旁边。明嘉靖时建,原名毓翠亭。

凝香亭与玉翠亭形制基本相同,尤其别致的是覆以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如棋盘格,显得十分活泼,为宫中所仅有。亭周围衬以修竹,和园墙相邻。

顺贞门
顺贞门是御花园的北门,是内廷中路的最北端,外面即神武门,因而是由北进入内廷的重要通道,无故不得开启。此门始建于明代,初名坤宁门,后改“顺贞”,寓顺和贞节之意。这里就是嘉庆皇帝遇刺的地方。

 链接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