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浅谈Base64编码

2012年08月19日 ⁄ 综合 ⁄ 共 4693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转自:http://www.5dmail.net/html/2004-1-30/200413084348.htm

前言

我打赌当你见到Base64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在哪里见过,因为在你能够上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已经在后台使用它了。如果您对二进制数有所了解,你就可以开始读它了。

打开一封Email,查看其原始信息(您可以通过收取、导出该邮件用文本编辑器查看)。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一个效果:

是否看到了“base64”标记?是否看到了标记下面的一行乱码?也许你会恍然大悟,对!这就是Base64编码。

 

什么是Base64?

按照RFC2045的定义,Base64被定义为:Base64内容传送编码被设计用来把任意序列的8位字节描述为一种不易被人直接识别的形式。(The Base64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is designed to represent arbitrary sequences of octets in a form that need not be humanly readable.)

 

为什么要使用Base64?

在设计这个编码的时候,我想设计人员最主要考虑了3个问题:

  1. 是否加密?
  2. 加密算法复杂程度和效率
  3. 如何处理传输?

加密是肯定的,但是加密的目的不是让用户发送非常安全的Email。这种加密方式主要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即达到一眼望去完全看不出内容即可。

 

基于这个目的加密算法的复杂程度和效率也就不能太大和太低。和上一个理由类似,MIME协议等用于发送Email的协议解决的是如何收发Email,而并
不是如何安全的收发Email。因此算法的复杂程度要小,效率要高,否则因为发送Email而大量占用资源,路就有点走歪了。

 

但是,如果是基于以上两点,那么我们使用最简单的恺撒法即可,为什么Base64看起来要比恺撒法复杂呢?这是因为在Email的传送过程中,由于历史原
因,Email只被允许传送ASCII字符,即一个8位字节的低7位。因此,如果您发送了一封带有非ASCII字符(即字节的最高位是1)的Email通
过有“历史问题”的网关时就可能会出现问题。网关可能会把最高位置为0!很明显,问题就这样产生了!因此,为了能够正常的传送Email,这个问题就必须
考虑!所以,单单靠改变字母的位置的恺撒之类的方案也就不行了。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RFC2046。

 

基于以上的一些主要原因产生了Base64编码。

 

算法详解

Base64编码要求把3个8位字节(3*8=24)转化为4个6位的字节(4*6=24),之后在6位的前面补两个0,形成8位一个字节的形式。

 

具体转化形式如下:

字符串“张3”,('张'的字符编码为D5 C5,'3'的编码为33,都是十六进制的)

======>11010101   11000101  110011

======>00110101 00011100 00010100 00110011

可以这么考虑:把8位的字节连成一串

110101011100010100110011

然后每次顺序选6个出来之后再把这6二进制数前面再添加两个0,就成了一个新的字节。之后再选出6个来,再添加0,依此类推,直到24个二进制数全部被选完。

 

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结果:

字符串“张3”

11010101 HEX:D5 11000101 HEX:C5 00110011 HEX:33

00110101 00011100 00010100 00110011

十进制53     十进制34     十进制20  十进制51

  (字符'5')     (字符'/')      (字符'T')    (字符'3')

这样“张3 ”这个字符串就被Base64表示为”5^/^T3”了么?。错!

 

Base64编码方式并不是单纯利用转化完的内容进行编码。像’^/’字符是控制字符,并不能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在某些场合就不能使用了。Base64有其自身的编码表:

这也是Base64名称的由来,而Base64编码的结果不是根据算法把编码变为高两位是0而低6为代表数据,而是变为了上表的形式,如”A”就有7位,而”a”就只有6位。表中,编码的编号对应的是得出的新字节的十进制值。因此,从上面可以得到对应的Base64编码:

字符串“张3”

11010101 HEX:D5 11000101 HEX:C5 00110011 HEX:33

00110101   00011100   00010100   00110011

    字符’5’           字符’/’        字符’T’          字符’3’

 十进制53       十进制34     十进制20       十进制51

    字符’1’            字符’i’         字符’U’        字符’z’

这样,字符串“张3”经过编码后就成了字符串“1iUz”了。

 

Base64将3个字节转变为4个字节,因此,编码后的代码量(以字节为单位,下同)约比编码前的代码量多了1/3。之所以说是“约”,是因为如果代码量正好是3的整数倍,那么自然是多了1/3。但如果不是呢?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在The Base64 Alphabet中的最后一个有一个(pad) =字符。这个字符的目的就是用来处理这个问题的。

 

当代码量不是3的整数倍时,代码量/3的余数自然就是2或者1。转换的时候,结果不够6位的用0来补上相应的位置,之后再在6位的前面补两个0。转换完空出的结果就用就用“=”来补位。譬如结果若最后余下的为2个字节的“张”:

字符串“张”

11010101 HEX:D5 11000101 HEX:C5

00110101    00011100    00010100

 十进制53       十进制34      十进制20      pad

    字符’1’            字符’i’         字符’U’      字符’=’

这样,最后的2个字节被整理成了“1iU=”。

 

同理,若原代码只剩下一个字节,那么将会添加两个“=”。只有这两种情况,所以,Base64的编码最多会在编码结尾有两个“=”

 

至于将Base64的解码,只是一个简单的编码的逆过程,读者可以自己探讨。我将在文章的最后给出解码算法

 

算法实现

其实在算法详解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用于程序上,除去约束判断,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步几步:
读取数据3字节用AND取前6位,放入新的变量中右移两位,高两位清0AND取第一个字节的后2位和第二个字节的前4位移位放入新变量中右移两位,清0……依此类推。

 

解码的类C语言实现的算法:

 

 

根据这段算法,文章最开始给出的Email内容,可以解码为: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