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第1回 V模型,我的完整诠释

2012年08月15日 ⁄ 综合 ⁄ 共 1347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事开头难,第一回起头自然比较难,我选择了“V模型,我的完整诠释”作为开始。因为,软件测试的思想方法是建立在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思想)基础之上,例如测试驱动开发来源于敏捷开发思想。在这里,也是假定V模型是大家更好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方法的基础。

现在谈V模型,是否落后于时代?不一定,实际许多软件过程思想是相通的,例如迭代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都可以归为“分阶段开发”思想这一类。极限编程(XP)对于现在Internet服务模式的软件开发很有效,也只适合软件开发的小团队。V模型适合企业级的软件开发,它更清楚地揭示了软件开发过程的特性及其本质。

V模型是在快速应用开发 (RADRa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模型基础上演变而来,由于将整个开发过程构造成一个V字形而得名。V模型强调软件开发的协作和速度,将软件实现和验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较高的软件质量情况下缩短开发周期。

下面通过对这种模型的水平和垂直的关联和比较分析,理解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关系,理解V模型具有面向客户、效率高、质量预防意识等特点,能帮助我们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软件开发过程。

 

1. 从水平对应关系看

左边是设计和分析,是软件设计实现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质量保证活动——审核的过程,也就是静态的测试过程;右边是对左边结果的验证,是动态测试的过程,即对设计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测试,以确认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如:

l         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对应验收测试,说明在做需求分析、产品功能设计的同时,测试人员就可以阅读、审查需求分析的结果,从而了解产品的设计特性、用户的真正需求,确定测试目标,可以准备用例(Use Case)并策划测试活动。

l         当系统设计人员在做系统设计时,测试人员可以了解系统是如何实现的,基于什么样的平台,这样可以设计系统的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并事先准备系统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和第三方软件的采购。因为这些准备工作,实际上是要花去很多时间。

l         当设计人员在做在做详细设计时,测试人员可以参与设计,对设计进行评审,找出设计的缺陷,同时设计功能、新特性等各方面的测试用例,完善测试计划,并基于这些测试用例以开发测试脚本。

l         在编程的同时,进行单元测试,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可以尽快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充分的单元测试可以大幅度提高程序质量、减少成本。

从中可以看出,V模型使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质量保证活动和项目同时展开, 项目一启动,软件测试的工作也就启动了,避免了瀑布模型所带来的误区——软件测试是在代码完成之后进行

 

2. 从垂直方向看

水平虚线上部表明,其需求分析、定义和验收测试等主要工作是面向用户,要和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或者是和用户一起完成。水平虚线下部的大部分工作,相对来说,都是技术工作,在开发组织内部进行,主要是由工程师、技术人员完成。

从垂直方向看,越在下面,白盒测试方法使用越多,到了集成、系统测试,更多是将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形成灰盒测试方法。而在验收测试过程中,由于用户一般要参与,使用黑盒测试方法。

预知后事如何,请读下回分解:第2回 究竟什么是软件测试?

系列讨论的目录,详见:
 软件测试演义——中高级系列(序)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