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2009.08.25 日志——汉字,汉字!

2012年10月23日 ⁄ 综合 ⁄ 共 1519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中国是一个大国——特别是中国的文化,从古至今就一直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记得看过一部记录片,片中说全世界只有汉字是一脉相承、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可见每个汉字中文化积淀之深。大概每个汉字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或者几个故事吧……我们如何能不珍惜它呢?

 

这几天与汉字相关的新闻不少,比如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先生的遗书多半是用“汉字”写成的、一些汉字研究人员建议对44个汉字进行“整容”等等。特别是对汉字整容这件事,搞的沸沸扬扬。我也来说两句吧。

 

首先,我认为无所谓,这种调整对使用它们传承文化几乎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不过,做这种不疼不痒的事情是否值得,就看他们是怎么想了。同时也不知道那些与汉字处理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厂商心里怎么想(不使用调整后的汉字算不算犯法?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修改现有的字型库、推广及更新新版本库?已经使用了旧版库的软件/硬件是不是需要召回?等等等等)。说实话,如果真为了好看,干嘛不直接回到小篆呀!那多漂亮:) 要么就找个字体公司,推出个GB13XXX汉字整容版,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老百姓爱用不用。

 

其次,如果这个新闻是真的,那么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汉字研究机构无作为的表现。莫非真应了那句话——哥整的不是汉字,是寂寞——非得弄出点儿动静来让大家意识到自己还存在,更重要的是让政府看到“俺们还在干活”、皇粮没白吃、税钱没白花。我知道我这么说挺狠的,挺伤研究者们的心(至少是伤一部分人的心),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每天都要书写汉字的人,我想说的是——汉字需要的不是“美容”,而是优化,或者说是进化。

 

比起优化汉字、使之进化,这种对汉字进行美容的行为太肤浅了。在我这个草民眼里,什么是汉字的优化和进化呢?我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简化字的出现,这是个正面的例子。正因为汉字简化了,我们的父辈才有更多人不至于成为文盲,我辈才有更多的人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学习和工作。这种打破文化被贵族垄断、推动文明传承的行为,就是让汉字得到了优化、进化。有人说繁体字被废除了,是退化。想想看,简化汉字的那个年代,中国人自己也不成熟,要搁现在,肯定不能叫“废除”,大概会叫“暂停使用”并“列为选修”;估计也不会叫“繁体字”,而是叫“传统体”或者“正体”。毕竟,简化的时候技术和人力有限,可能会有简化不当的情况,现在可以改吗~~改改这些我看比做美容要强。

 

第二个例子是我瞎想的——中国为什么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落后?与数学、物理、化学的落后有很大关系。我知道很多人会站出来说我们不是还有AAA、BBB、CCC吗?麻烦您对比一下同时期西方产生的新科技数量。为什么我们就不擅长这些?可能文字就是一大关键——直至清代我们仍然大量使用毛笔宣纸作为书记工具,各种书籍也使用大字体刻印出版——这些都不太利于数学、物理、化学等信息量密集、图形符号丰富、大量需要图示的学科发展。试想一张A4纸才能容下几个1cm*1cm的字?况且古书的字体比1cm*1cm还要大。再试想用毛笔画一套迪卡尔座标系里的曲线,那是什么感觉?一本《几何原理》用这样的工具将排版成什么样……这些均是我瞎掰的,听听算了。

 

第三个例子,中国到现在没有一套官方的汉字形码。有人说,不是有拼音吗?不是有区位码吗?OK,区位码不能用来打字这个大字都知道吧;拼音打的再快干不过形码这个明白吧?让汉字能够更好的数码化,这是这个时代的要求,是汉字在这个时代需要完成的进化。越多国人掌握更有效率的汉字输入技术,那么中国的信息化根基就越好。绝不能让“纸和笔的落后”在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世代重演。所以,加快汉字编码国标化的进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看完这三个例子,再想想为那44个汉字“整容”的事儿——不在一个档次上吧,呵呵。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