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Impossible is nothing——《The Impossible》观后感

2012年11月22日 ⁄ 综合 ⁄ 共 1447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春节假期期间看了一部根据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一家人顽强求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The Impossible》。我给的它的一句话点评是: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但是在面临灾难的时候,你必须坚强!

        这是一部我喜欢的关于灾难的电影。没有花费太多镜头在表现灾难的大场面上,只是让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行了。主要聚焦于一家人的经历,来反映灾难带给人们的伤害以及灾难发生后人们是如何顽强的生存下来的。其实,灾难片不是用来表现大自然是怎么摧残人类的,而是用来表现人们在灾难发生后是如何相互扶持并坚强的面对创伤的。

        片子里面有三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受了重伤的母亲一瘸一拐的跟大儿子一起往地势高的地方走。当听到有小孩子的呼救时,母亲要去看看,大儿子却不同意。她就跟他说:如果呼救的是你弟弟呢?你是不是也希望在他被困的时候有人去帮助他呢?当大儿子表示如果再来一次海啸,他们都有可能没命时,母亲却对他说:去看看,就算死也值得。结果他们成功的挽救了一个小男孩儿的命。

        2,母亲被送到了医院,她对守在身边的大儿子说:你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没有。于是大儿子去一些与亲人失散的人那里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在医院里边走边喊。并成功的让一对父子相聚。

        3,与妻子和大儿子失散的父亲终于借到一个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当说到妻儿不知道在哪儿时,他失声痛哭,并挂断了电话。借给他手机的那个人虽然一直在等电量不多的手机会有失散的亲人打来,但他却对父亲说,他不能这样,并让他再打电话回去。于是父亲擦干眼泪,重新打回去,并告诉家人他一定会找到妻子和大儿子。在这里他用了“promise”这个单词。这在英语中是一个语义很重的单词,所以很多时候可以翻译成“发誓”。

        对于前两个情节,身为人父的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在那种情况下,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帮助别人,毕竟自己也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可是在这种情形下给予孩子的教育肯定会影响他一生。他长大了肯定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我不知道现实中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但是电影给人的全是正面的东西。这两个情节在电影里面一点儿也不突兀,更不会显得说教,但是却令人印象深刻,并让人知道:伸出你的援手,你力所能及的小事儿,对于别人来说却是极大的帮助。

        对于第三个情节,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这样!尤其是有家庭的男人。你可以崩溃,你可以抱头痛哭,但是完了之后,你必须抗起你的责任,而无论这个担子有多重。因为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别人可以倒下,你不能!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国内电影。近几年能称作灾难片的也只有《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了。很巧的是,这两部电影也是通过一家人在灾难中的经历来表现人在面对灾难时的坚强。可是很遗憾,我觉得这两部电影跟《The Impossible》差的可不止一两条街!现在国内的商业电影那是十足的暴发户风格,什么都讲究排场: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大导演,大明星……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只有故事讲好了才能打动观众。反观《The
Impossible》,里面海啸的镜头并不多,而且也不宏大,关注的也仅仅是海啸发生后几天之内的事儿。可是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却远远超过了这两部国产的超级大片!另外一个巧合是这两部国产电影的导演都是曾经多次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冯小刚。我觉得他这个自大狂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向国外的同行好好学习学习。这样中国的电影才有可能转变大部分票房都贡献给了进口电影的局面。

【上篇】
【下篇】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