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教学杂谈-3:严师岀高徒 高徒捧名师

2012年08月11日 ⁄ 综合 ⁄ 共 1808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310中午,董力耘博士和我与北大的史一蓬博士小聚。史博士说起,苏步青先生有一句名言:“严师岀高徒,高徒捧名师”,听后颇受启发。

翌日,在做了重点项目的结题汇报后,我与中科大的陆夕云教授趁着茶歇在电梯口闲聊,说起上述名言,我们都很认同。我说,最好能碰到李大潜院士,当面印证此言的出处和深意。

无巧不成书。话音刚落,只见李大潜院士搭着电梯徐徐地上来了。原来,此次他跟我一样,也是“运动员”,来接受“裁判员”的裁定的。

我赶紧跑上前去,向李老师求证此事。他说,是啊,苏老在很多场合说过这句话,在他身边的人经常听到他这样说。可惜,茶歇的时间已近结束,来不及听到李老师的进一步诠释。

回家后,在网上发现有很多相关记叙。1989年,苏老到浙大附中参观时说:“我从1927年大学毕业后,做了62年教师,做到老,学到老,把教育当作自己的崇高职业。我不是名师,是严师,严师出高徒。做老师很辛苦,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为人师表,要培养学生超过自己。”王增藩在《苏步青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http://www.fudan.edu.cn/su/39.htm)中写道:“苏步青曾风趣地说过,‘名师出高徒’,天下没有不出高徒的名师。但是,我觉得这句话还不全面,应该是‘严师出高徒’。学生的本领大了,无形中就把老师的威望提高了。”在王增藩的《苏步青》中,曾引述道:“有一次,苏先生在接见自己的学生时说,人家都说‘名师岀高徒’,我看还是‘高徒捧名师’。我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倒是你们出名了,把我捧岀了名。但是,我要说,有一点你们还没有超过我,那就是我培养了一代像你们这样出色的数学家,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岀超过自己的学生。”这些话是对“严师岀高徒,高徒捧名师”一说的最好的注记。

苏步青先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逾一个甲子,培养英才无数,可谓桃李满天下。在1931年到1952年的21年间,他带出了106名学生,其中有30多位先后担任数学系主任和数学研究所所长,还有几位大学校长、副校长。

例如,抗战期间,苏步青教 授随浙大南下逃难,历尽颠沛流离,跋涉五千里,最后到了贵州遵义的湄潭,在那里的山洞里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微分几何讨论班(就是有名的“山洞讨论班”)。苏 步青每晚在夫子庙里,在昏暗的桐油灯下准备教案,白天为了避免躲空袭警报,干脆钻进山洞与四位学生纵论微分几何。后来这四位都成了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张素 诚(现为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白正国(曾任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吴祖基(曾任郑州大学数学系主任)和熊全治(曾任美国里海大学数学系主任、《微分几何 杂志》创办人)。1982年熊全治回国看望苏先生,会议回忆起当年的山洞讨论班说,那时曾因做讨论班报告准备不充分,挨了苏先生的训斥,他感激地说:“幸亏40年前苏先生痛骂了我一顿,把我给骂醒了,否则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先生最负盛名的学生是谷超豪院士,1946年入室。苏先生见他悟性极好,认为好马仍应重鞭抽,给他一篇难度很高的论文,让他一个月读完并做报告,谷超豪也不负所望。关于谷超豪-胡和生的故事在以前的博文里已述及,这里略过。

先生在培养人才上特别注意对拔尖学生的栽培,创立了“拔一个,带一批”的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倾全力培养岀谷超豪之后,谷超豪先生又带出了李大潜、俞文鰦、陈恕行等优秀学生,李大潜先生又带出一批尖子,如今已形成一个绵延的“人才链”。

在一篇关于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短文中,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老年科学工作者能否正确对待这个规律,并自觉主动地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不必为学生超过自己而感到羞愧难受,而相反地应把它看作是对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苏步青关于培养学生一代超过一代的观点,在《光明日报》上的每周评论中,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归纳出以下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要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要让他们超过自己继续前进;三是自己决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抓紧学习和研究,用自己的行动,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使中青年人戒骄戒躁,勇往直前。

 

苏步青先生已离开我们好几年了,但他的崇高的师德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的人才观,更值得我们效法。

 

写于2010313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74734.html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