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异常以及异常处理框架探析

2013年08月08日 ⁄ 综合 ⁄ 共 273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转自: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lo-exceptionframework/index.html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lo-exception/

http://www.packtpub.com/article/exceptions-and-logging-in-apache-struts2

J2EE系统异常的处理准则http://www.jz123.cn/text/1925556.html

java中异常处理的10中方式 http://blog.csdn.net/caihongshijie6/article/details/8759895

Java 异常处理的分类

Java 异常可分为可检测异常,非检测异常和自定义异常。

可检测异常

可检测异常经编译器验证,对于声明抛出异常的任何方法,编译器将强制执行处理或声明规则,例如:sqlExecption 这个异常就是一个检测异常。你连接 JDBC 时,不捕捉这个异常,编译器就通不过,不允许编译。

非检测异常

非检测异常不遵循处理或声明规则。在产生此类异常时,不一定非要采取任何适当操作,编译器不会检查是否已解决了这样一个异常。例如:一个数组为 3 个长度,当你使用下标为3时,就会产生数组下标越界异常。这个异常 JVM 不会进行检测,要靠程序员来判断。有两个主要类定义非检测异常:RuntimeException 和 Error。

Error 子类属于非检测异常,因为无法预知它们的产生时间。若 Java 应用程序内存不足,则随时可能出现 OutOfMemoryError;起因一般不是应用程序的特殊调用,而是 JVM 自身的问题。另外,Error 一般表示应用程序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

RuntimeException 类也属于非检测异常,因为普通 JVM 操作引发的运行时异常随时可能发生,此类异常一般是由特定操作引发。但这些操作在 Java 应用程序中会频繁出现。因此,它们不受编译器检查与处理或声明规则的限制。

自定义异常

自定义异常是为了表示应用程序的一些错误类型,为代码可能发生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提供新含义。可以显示代码多个位置之间的错误的相似性,也可以区分代码运行时可能出现的相似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错误,或给出应用程序中一组错误的特定含义。例如,对队列进行操作时,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空队列时试图删除一个元素;满队列时试图添加一个元素。则需要自定义两个异常来处理这两种情况。

Java 异常处理的原则和忌讳

Java 异常处理的原则

  1. 尽可能的处理异常

    要尽可能的处理异常,如果条件确实不允许,无法在自己的代码中完成处理,就考虑声明异常。如果人为避免在代码中处理异常,仅作声明,则是一种错误和依赖的实践。

  2. 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异常的部分优点在于能为不同类型的问题提供不同的处理操作。有效异常处理的关键是识别特定故障场景,并开发解决此场景的特定相应行为。为了充分利用异常处理能力,需要为特定类型的问题构建特定的处理器块。

  3. 记录可能影响应用程序运行的异常

    至少要采取一些永久的方式,记录下可能影响应用程序操作的异常。理想情况下,当然是在第一时间解决引发异常的基本问题。不过,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操作,一般总应记录下潜在的关键问题。别看这个操作很简单,但它可以帮助您用很少的时间来跟踪应用程序中复杂问题的起因。

  4. 根据情形将异常转化为业务上下文

    若要通知一个应用程序特有的问题,有必要将应用程序转换为不同形式。若用业务特定状态表示异常,则代码更易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何时将异常传到不同上下文(即另一技术层),都应将异常转换为对新上下文有意义的形式。

Java 异常处理的忌讳

  1. 一般不要忽略异常

    在异常处理块中,一项最危险的举动是“不加通告”地处理异常。如下例所示:

    1   try{
    2       Class.forName("business.domain.Customer");
    3   }
    4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xc){}
    

    经常能够在代码块中看到类似的代码块。有人总喜欢在编写代码时简单快速地编写空处理器块,并“自我安慰地”宣称准备在“后期”添加恢复代码,但这个“后期”变成了“无期”。

    这种做法有什么坏处?如果异常对应用程序的其他部分确实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这未尝不可。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异常会扰乱应用程序的状态。此时,这样的代码无异于掩耳盗铃。

    这种做法若影响较轻,则应用程序可能出现怪异行为。例如,应用程序设置的一个值不见了, 或 GUI 失效。若问题严重,则应用程序可能会出现重大问题,因为异常未记录原始故障点,难以处理,如重复的 NullPointerExceptions。

    如果采取措施,记录了捕获的异常,则不可能遇到这个问题。实际上,除非确认异常对代码其余部分绝无影响,至少也要作记录。进一步讲,永远不要忽略问题;否则,风险很大,在后期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2. 不要使用覆盖式异常处理块

    另一个危险的处理是覆盖式处理器(blanket handler)。该代码的基本结构如下:

    1   try{
    2     // …
    3   }
    4   catch(Exception e){
    5     // …
    6   }
    

    使用覆盖式异常处理块有两个前提之一:

    1. 代码中只有一类问题。

    这可能正确,但即便如此,也不应使用覆盖式异常处理,捕获更具体的异常形式有利物弊。

    2. 单个恢复操作始终适用。

    这几乎绝对错误。几乎没有哪个方法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应对出现的任何问题。

    分析下这样编写代码将发生的情况。只要方法不断抛出预期的异常集,则一切正常。但是,如果抛出了未预料到的异常,则无法看到要采取的操作。当覆盖式处理器对新异常类执行千篇一律的任务时,只能间接看到异常的处理结果。如果代码没有打印或记录语句,则根本看不到结果。

    更糟糕的是,当代码发生变化时,覆盖式处理器将继续作用于所有新异常类型,并以相同方式处理所有类型。

  3. 一般不要把特定的异常转化为更通用的异常

    将特定的异常转换为更通用异常时一种错误做法。一般而言,这将取消异常起初抛出时产生的上下文,在将异常传到系统的其他位置时,将更难处理。见下例:

    1   try{
    2     // Error-prone code
    3   }
    4   catch(IOException e){
    5      String msg = "If you didn ’ t have a problem before,you do now!";
    6      throw new Exception(msg);
    7   }
    

    因为没有原始异常的信息,所以处理器块无法确定问题的起因,也不知道如何更正问题。

  4. 不要处理能够避免的异常

    对于有些异常类型,实际上根本不必处理。通常运行时异常属于此类范畴。在处理空指针或者数据索引等问题时,不必求助于异常处理。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