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2012Esri中国用户大会讲座】ArcGIS 10.1 for Server 安全机制(4)访问内容限制

2013年08月17日 ⁄ 综合 ⁄ 共 1853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1  限制访问内容

为了进一步保护GIS资源,需要对访问内容进行限制:

1)       用户只需要知道自己要访问的服务地址,而不应该知道GIS服务器到底有哪些GIS服务;

2)       严格保护GIS服务器账户信息和配置信息,警惕非法用户破坏系统;

3)       保护服务缓存切片,防止用户偷偷下载;

4)       对外隐藏真实的服务URL,防止恶意攻击;

通过这样的限制,能够使得用户只能访问到自己关注的内容,而无法知道的太多,从而形成对GIS服务器和GIS资源的保护。

在ArcGIS 10.1 for Server中,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来实现对访问内容的限制:

1)       禁用服务目录:防止用户打探服务信息;

2)       账户和目录保护:防止用户篡改GIS服务器配置;

3)       禁用缓存虚拟目录:防止用户偷偷下载缓存图片;

4)       反向代理:对外隐藏真实的服务地址。

2  禁用服务目录

ArcGIS Server 服务目录是用于查看GIS服务信息的快捷方式,通过浏览器输入http://myserver:6080/arcgis/rest/services即可查看。如下图:


但是为了保护服务信息,不应该让更多用户知道GIS服务器上有什么服务,因此需要禁用该服务目录。

禁用服务目录需要通过ArcGIS Server Administrator Directory设置,路径为:system—handlers—rest—servicesdirectory—edit,取消Services Directory Enabled选项,如下图:


禁用之后再访问,服务目录就不能访问了。

这样用户就不能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服务目录,因此就无法轻易获取到服务资源列表。

3 账户和目录保护

账户保护主要是严格防止Administrator、Publisher账户泄露,以免非法用户登录ArcGIS Server Manager和ArcGIS Server Administrator Directory。

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系统安全,推荐禁用主站点管理,以确保用户只能通过User角色访问服务资源,避免毁灭性的误操作。如下图:


目录保护主要是指对ArcGIS Server安装目录(如:C:\ArcGIS\Server)、配置存储目录(如:C:\arcgisserver\config-store)和服务器目录(如:C:\arcgisserver\directories)。对于这些目录,需要赋予ArcGIS Server账户足够的访问权限,但对于其他操作系统账户,则应该严格限制,以免其他用户误删或修改了配置文件。

4 禁用缓存虚拟目录

ArcGIS 10.1 for Server内置Web服务器,在创建站点的过程中,将为缓存目录等Server目录自动启用虚拟目录。因此可能导致其他用户通过URL,直接下载缓存文件,为了保护缓存文件不被偷偷下载,需要使用本地缓存目录来替代。

在未使用本地缓存目录时,可以通过URL直接访问缓存文件并下载:


地址栏中输入的URL为(其中红色部分就是缓存虚拟目录关键):http://esri-huangd/arcgis/rest/directories/arcgiscache/SampleWorldCities/World%20Cities%20Population/_alllayers/L03/R0000C0000.bundle

为了防止这样的直接访问,需要添加本地缓存目录(如:D:\LocalCache):


然后停止服务,编辑服务缓存属性,启用本地缓存目录:

修改完成后,可以重新创建缓存,也可以将之前目录中的缓存迁移到本地缓存目录中(原缓存目录中的缓存,最好清空)。然后再通过刚才的URL访问,就会得到找不到资源之类的提示。

5 反向代理

通过反向代理可以隐藏服务的真实URL,从而防止恶意攻击。在ArcGIS 10.1 for Server中,推荐如下的结构:


通过反向代理主机,形成安全区域(DMZ),在安全区域和内网、外网之间,分布搭建防火墙,从而对内网形成多层保护。

而对于内网的机器之间,例如GIS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之间,GIS服务器之间,都建议不要使用防火墙。

反向代理搭建方法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综上各种方法,可以保护ArcGIS Server相关目录安全,防止非法用户破坏系统安全,也可以防止用户了解过多的服务信息,并且能够隐藏真实的服务地址。从而使被访问的内容最小化,隐蔽化,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