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忘掉蜗居努力10000小时

2013年08月26日 ⁄ 综合 ⁄ 共 240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别再纠结蜗居

 

 《蜗居》热播时。一位勤奋踏实的女友来电话无意中说起工作很辛苦,因为北京高昂的房价,工薪阶层的她和丈夫,只能在丈夫单位附近的顺义区买了房,而她每天要花6个小时去挤拥挤的地铁和公交到大兴区去上班。我听了心里一阵酸楚问她:“你为什么不换工作?”她无奈地回答:“因为经济危机工作不好找,换工作的话压力太大了。我已经在这个单位4年了,一切都已经习惯了。”

 我想我可以接受每天为我喜欢的工作加6个小时班,但是我不能接受为了上8个小时班而花6个小时在路上,如果我们来算一笔账的话,你会发现很大的问题。据我了解她所在单位每周上6天班,一周在路上的时间是36个小时,一年52周除去2~3周的节假日,会有近50周1800个小时,4年会有7200个小时花在上班的路上。想象一下如果这7200个小时都用在工作上,会做出怎样的成就?而我们4年间上班时有效利用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这个数。

 一般情况下,一个知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每天勤奋工作14个小时连续4年的话,做不到中层管理也可以是部门经理了。交通和房子问题不说迎刃而解,也至少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窘迫状况了,用郎咸平导师的观点看,换工作和舍不得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值得纠结。

 我所认识的另外一些中高层管理者恰恰相反,他们乘着经济危机辞掉了工作或请了假,去读MBA或其他专业课程。大环境不好,他们的房贷、车贷压力当然更大了,因为他们买的是地段好的大房子和高级商务车,他们的薪酬也比平时减了更多,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患得患失而感到不安。

 多数人认为这正好是个学习的机会。全球经济危机也不是一两个人能扭转的,不如就乘这个时机提升下自己的价值,等经济一复苏,他们的身价就会立即倍增。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有足够的钱可以接受再教育,我们普通人却没有。事实上我所认识的一位目前“钱”途光明的男士,十几年前他也是个北漂,完全通过自己的打拼融入了这个社会。70年代出生的他从市场销售员做起,不同的是他攒够房子的首付时没有在郊区买房子,而是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MBA,发展了更高一层的人际关系,得到了一批志同道合者的认可,和他们在一起扭转了思路,因此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他最初在北京的很多年,住的都是租来的或妻子单位的“蜗居”,他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上了。非典时期北京房价不稳定,大家都持观望态度,他却不惜借债(通过读研究生他已经积累了可以借债的人脉)迅速在离单位很近的三环附近买了房子,家人说这样压力太大了——因为当时他的偿还能力远没那么强。他回答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如果你把上班的路上浪费的时间用在工作中创造价值,你会发现这笔账非常值。而且地少人多是不争的事实,三环内的房子只会涨不会跌,它的升值几率和速度会更大。”事实证明他不仅没有被高昂的房贷压垮,而且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当80后90后都为《蜗居》所表现的生活状态而愤愤不平和抱怨担忧时,很少有人有70后的他的魄力和野心。他曾经告诫初入职场的我说:

 “当你认定了自己的方向后,不要浮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结果。”我按照他的思路在起点很高地位很低的生存状况下,默默坚持了多年之后,才发现他当年送我的一句话,比任何成功学大师的成功定理都管用。他还曾说过:“你身边6个最好朋友的平均地位和水平,就是你的水平和能力的体现,所以工作和学习中有一个好的导师或团队才是决定你生活品质的关键。为了能与他们站在一起,你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在一群比自己能力低的人中吹牛,或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患得患失。”

 这就是当年流行的《穷爸爸富爸爸》中所说的思路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所纠结的问题是个伪问题,换个思路也许会有不同的出路。如果你没有一个“富爸爸”的话,至少你得有富爸爸的创造财富思路。

 

 

 

 

 

成功的临界点

 是10000小时

 

 我想大多数人眼里关于“钱途”和“前途”的比较是个伪命题。如果你能干一行爱一行,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工作只是你谋生的手段,而你又没有投入足够的激情和才智,估计谋生都很困难。

 80后90后关于“房子比爱情重要”、“先买房子后结婚的”命题其实也是个伪命题,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足以成为背叛爱情与信仰的借口。

 与其在这里抱怨高房价不如像我一样关掉电视,先从书架上拿本格拉德威尔的《异类》,看看会得到什么启示——他的“异类的成功学”中明确指出成功可以用时间来量化,成功的临界点是10000小时——即不管你是作曲家、电脑程序工程师。运动员、作家……要想达到世界水平,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10000个小时(一般情况下大概是8到10年时间)。这是一个底线,或者标配,任何行业任何人都不例外;比尔·盖茨、比尔·乔伊,甲壳虫乐队也不例外。

 多数人不能成为成功者,一是因为没有付出太多持续的努力,二是家庭未必能够支付这些练习的费用。(或者大部分人先把这笔钱放在购置不动产上了)如果你认同他的观点,萌发了进取的决心,就继续找本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来深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管理你的时间。即使是深奥晦涩也要硬着头皮读下去,它没有小说和电视剧有意思,但绝对更有价值。如果你把这10000小时用在了上下班的路上,看韩剧肥皂剧上、沉迷于网络游戏上,估计你要想摆脱蜗居状况就只好走“捷径了”——当然你最好先权衡一下得失的利弊。

 “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人们习惯于用车子、房子作为标准来衡量你是否成功,如果你陷入这种浮躁的功利评判中,估计就恨难有大的作为。

 80后90后的年轻人首先需要有勇气扛起外部社会带给你的压力,克服浮躁心态,时时告诫自己要有耐力和信心来争取和等待自己的成功。在我看来80后90后还要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时间,准确把握自己工作的方向,去努力寻找突破口摆脱困难。除了默默隐忍和埋头苦干之外,更多人需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高度,转换自己的思维角度。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