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百度和它的对手们

2013年08月14日 ⁄ 综合 ⁄ 共 385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百度和它的对手们

东拉西扯:百度和它的对手们(1)谷歌篇

来源:http://blog.donews.com/keso/archive/2007/03/16/1140895.aspx

 

广告主

谷歌(这里特指Google中国)是百度的头号竞争对手,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正望咨询最近发布的关于搜索引擎广告的广告主调查结果表明,现在断言百度已经在中国完全打败谷歌,为时尚早。

百度和谷歌有着十分类似的商业模式,广告几乎是他们惟一的收入来源。但他们在应对投资者压力方面,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态。谷歌在中国市场的收支,几乎不反映在Google的财务报告中。百度则不同,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造成股价剧烈波动。而且,百度的市盈率接近Google的两倍,说明投资者对百度的增长速度保持较高的预期,一旦百度不能达到这个预期,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

但中国互联网看起来并不是一座富矿,这也是为什么百度一定要冒险进入日本市场的主要原因,正像李彦宏所说日本广告市场是中国的9倍,哪怕只占领了5%的搜索市场,也足够养活一个很大的团队了。在这一点上,李彦宏跟雷军倒是有很多共同语言

但百度的根据地并不稳固。我曾说过CPC(每次点击成本)这种广告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杜绝点击欺诈,或者说,点击欺诈就是寄生在CPC模式体内的癌症。Google通过提供一些专门的工具,帮助广告主分析网站访问状况及广告点击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点击欺诈带来的损失。而百度的点击欺诈防范机制,更像是一个黑盒子,除了百度自己一再声称,它的防范机制很先进,盒子里面的东西没人看得到。

在中国互联网这座贫矿上,百度要保持自己收入的增长水平,只有两条路:增加广告主的数量,或者增加每个广告主的广告费支出。前者取决于百度的推广力度和市场对搜索引擎广告的接受程度,后者则基本上取决于百度自己的价格政策。2006年第四季度,百度活跃广告主数量比上季度只增长了5.9%,但收入仍然增长了13%。提高单个广告主的贡献率,可能是压力之下的百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被迫采取的主要策略。

但广告主不傻,超过四成的广告主因过高的无效点击而体验到挫折感,有15%的广告主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减少在百度的广告投放(只有5%的广告主计划减少在Google的广告投放)。

每个人都看到了,被总部捆住手脚的谷歌,但却很少有人看到,被股市捆住手脚的百度。

不过,谷歌现在的心思在流量上,而不在寻找百度的软肋上。

P.S. 在谷歌版Hao123——谷歌导航上线之后,谷歌版风云榜——谷歌热榜今天正式上线。

 

东拉西扯:百度和它的对手们(2)新浪篇

MP3搜索

这一篇原本是打算作为第三篇的,但由于新浪和五大唱片公司合作的数字音乐营销平台——新浪乐库已经发布,所以提前到第二篇。

前些日子在一个饭局上,陈彤问饭馆的服务员,平时上哪些网站,三个服务员都提到了百度,一个提到搜狐,没人提新浪。上百度的目的也都惊人的一致:下歌。百度MP3搜索的影响力可见一斑。陈彤当时就说,很快他的秘密武器就要出手了,几十万首歌曲网民可以随便听,还没有盗版问题。

问题是,盗版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成为一个问题。尽管唱片公司和版权代|理人不断地跟百度打版权官司,但最终他们发现,这是件不可能的任务,最后还是得坐下来跟百度谈谈。就像中移动控制着收费渠道,百度则控制着数字音乐的用户。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从来没在乎过,他下载的音乐是否有版权问题,谁给他提供不花钱的下载渠道,他就是谁的用户,就这么简单。

新浪乐库用版权做旗号,除了对唱片公司有点吸引力(消息发布当天,新浪股价上涨4.18%),对用户来说,等于什么都没有。试着用老狼 北京的冬天搜一下老狼的新专辑,乐库中居然找不到相符的歌曲、专辑和艺人,百度却找到了271个相关结果。你猜,用户会选择谁?

新浪乐库只不过是新浪试图重新主导中国互联网战局的一个最新动作,但这个动作如此乏力,就像它过去的很多动作一样,清晰地描画出一条无可挽回的沦落曲线。

互联网新闻

新浪是中国互联网新闻模式的定义者,海量、快速是它的最明显特征。为此,它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公敌,因为传统媒体发现,它们除了作为新浪的打工仔,它们自身在互联网上的位置,几乎完全被新浪挤占。《财经》杂志曾代表那些无可奈还的传统媒体,对新浪发出过一声嘀嘀咕咕的抱怨。不过,新浪很快就发现,自己正在慢慢沦为别人的打工仔。新闻超市作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其地位正逐渐被梳理信息的搜索引擎所取代——百度来了。

不过,百度一直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网站,尽管它的新闻搜索已经非常有价值,也就是说,新浪维持了9年的新闻霸主地位还没有真正被动摇过。但是,随着百度取得新闻牌照,目前的格局很可能被彻底改变。

我不认为百度会去做草根新闻,韩国OhMyNews模式在中国根本没有任何生存空间,尤其是当你希望取得媒体话语权以及巨大的广告价值的时候。

新浪的阿基里斯之踵在于它的脆弱的媒体关系,而这正好是百度可以发力的地方。传统媒体能够从新浪得到的,除了一年十几万的内容授权费,以及或许会被读者注意到的品牌曝光,就几乎什么都没有了。它们自身向互联网转型的空间,却被新浪的新闻超市挤压得几近于无。

搜索引擎作为一个流量分发中心,可以为传统媒体自己的网站带来大量宝贵的读者和用户,这是新浪目前的模式永远都做不到的。新浪最值钱的页面是哪些?看看哪些页面的广告最密集就知道了:新闻中心和各频道首页。而百度新闻需要自己去维护的,只是这几个最值钱的页面,需要阅读内容的读者将被有效地导向媒体自己的网站。

与新浪和传统媒体之间又恨又爱欲罢不能的关系不同,百度则可以和传统媒体建立起一种利益同盟关系。不仅分享流量,百度还可以承担传统媒体网站的广告代|理业务,分享广告收入——传统媒体的互联网业务,并不必然是个亏钱的业务。

在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大趋势下,它们更喜欢新浪,还是百度?也许有一天,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和百度签署了排他性内容授权协议,那一天就是新浪新闻模式的末日。

我相信陈彤早就看到了这一天,所以他和很多重要媒体签署了多年授权协议——确实难以想象,传统媒体如此心甘情愿地喝下了新浪泡制的毒药。但封闭终将败给开放,自利终将败给互利,这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商业。

 

东拉西扯:百度和它的对手们(3)阿里巴巴篇

巨大的交易平台

阿里巴巴原本并不是百度的竞争对手,它甚至曾经是所有人眼中的好人。做B2B的阿里巴巴,走在一条没人看好的路上,所以跟谁都不挨着。但是,做淘宝,让它成了易趣的对手;做支付宝,让它成了所有支付公司的对手。不过,这都是局部战争。马云一向广结善缘,在业内呼朋唤友,以东道主身份召集了数届西湖论剑,业内大腕们也都很捧场。2003年,李彦宏也曾经是马云的座上宾。但在跟杨致远、孙正义的一揽子交易之后,雅虎中国归到阿里巴巴旗下,这一下就让阿里巴巴成了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对手。

不过,阿里巴巴成为百度的对手,却跟雅虎中国无关。在阿里巴巴估值神奇地超过40亿美元之后,人们不得不认真地拿阿里巴巴跟百度做个比较。阿里巴巴的收入主要来自中国供应商诚信通竞价排名,缴费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百度的收入主要来自竞价排名,广告客户也同样主要来自中小企业。

阿里巴巴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供应商和采购商连接起来,扮演信息中介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人和阿里巴巴抢这份生意。但搜索引擎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交易过程开始发生改变。当越来越多的采购商习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供应商的时候,交易不再只是在一个像阿里巴巴这样的集中平台上发生,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交易平台。

搜索引擎更进一步的影响在于,供应商开始重视自己网站的建设,并通过网站,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和电子商务。交易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环节,但即使在这一个环节上,阿里巴巴的统一平台,也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卖运动鞋的企业,和卖橡胶的企业,需求大相径庭)。这也是为什么像Mynet.cn这样的帮助企业建立网站、整合资源的公司,忽然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的原因。

马云曾试图通过将雅虎完全转向搜索概念(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期望以此抢占搜索份额,阻击百度对阿里巴巴客户的诱惑。不过,在豪情万丈地烧掉1.1亿元广告费后,用户反而更不知道雅虎中国是干吗的了。

好人马云一时间变成了恶人马云,B2B业务上与慧聪掐,C2C业务上和易趣、腾讯掐,在流氓软件这事儿上跟奇虎掐,在搜索业务上和百度、Google掐,IM业务上和腾讯、微软掐,据说,又要在企业软件上跟甲骨文、SAP掐了

不过,阿里巴巴有个最大的竞争优势——它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像它的竞争对手一样,公开财务数据。多年来,马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爱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所以,上市这件事,大概只有一个人比较着急——杨致远。

百度是上市公司,自然不能口无遮拦。但这并非最大的问题,比较要命的是,整体上它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低龄化。Google通过GmailDocsCalendarAnalyticsBaseWebmaster CentralGoogle Apps等生产力工具组合,让自己越来越成为一架经济引擎,而不是娱乐平台。百度的娱乐化趋势,不但可能提高广告客户的成本,还会使其品牌形象趋于低端,削弱它对商业用户的吸引力,从而降低它作为互联网商业中枢的地位。

百度说它自己的性格是:简单,可依赖。简单很容易做到,可依赖则很难。在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的情况下,他们对阿里巴巴仍然有着很大的依赖性。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