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GB/T 8567-2006《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之 数据需求说明(DRD)

2012年10月09日 ⁄ 综合 ⁄ 共 1599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说明:

1.数据需求说明(DRD)的编制目的是为了向整个开发时期提供关于被处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采集要求的技术信息。

1引言

1.1标识

本条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发行号。

1.2系统概述

本条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它应描述系统与软件的一般性质;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并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1.3文档概述

本条应概述本文档的用途与内容,预期的读者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或私密性要求。

2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也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

3数据的逻辑描述

对数据进行逻辑描述时,可把数据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静态数据,是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作为参考的数据,它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一般不随运行而变更。动态数据,包括所有在运行中要发生变化的数据以及在运行中要输入、输出的数据。进行描述时应把各数据元素逻辑地分成若干组,例如函数、源数据或对于其应用更为恰当的逻辑分组。给出每一数据元素的名称(包括缩写和代码)、定义(或物理意义)度量单位、值域、格式和类型等有关信息。

3.1静态数据

列出所有作为控制或参考用的静态数据元素。

3.2动态输入数据

列出动态输入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变更的数据)

3.3动态输出数据

列出动态输出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变更的数据)

3.4内部生成数据

列出向用户或开发单位中的维护调试人员提供的内部生成数据。

3.5数据约定

说明对数据要求的制约。逐条列出对进一步扩充或使用方面的考虑而提出的对数据要求的限制(容量、文件、记录和数据元的个数的最大值)。对于在设计和开发中确定是临界性的限制更要明确指出。

4数据的采集

4.1要求和范围

按数据元的逻辑分组来说明数据采集的要求和范围,指明数据的采集方法,说明数据采集工作的承担者是用户还是开发者,具体内容包括:

a.输入数据的来源。例如是单个操作员、数据输入站,专业的数据输入公司或它们的一个分组;

b.数据输入(指把数据输入至处理系统内部)所用的媒体和硬设备。如果只有指定的输入点的输入是合法的,则必须对此加以说明;

c.接收者。说明输出数据的接收者;

d.输出数据的形式和设备。列出输出数据的形式和硬设备。无论接收者收到的数据是打印输出,还是显示器上的一组字符、一帧图形,或一声警铃,或向开关线圈提供一个电脉冲,或常用媒体如磁盘、磁带、光盘等,均应具体说明;

e.数据值的范围。给出每一个数据元的合法值的范围;

f.量纲。给出数字的度量单位、增量的步长、零点的定标等。在非数字量的情况下,要给出每一种合法值的形式和含义;

g.更新和处理的频度。给出预定的对输入数据的更新和处理的频度。如果数据的输入是随机的,应给出更新处理的频度的平均值,或变化情况的某种其他度量。

4.2输入的承担者

说明预定的对数据输入工作的承担者。如果输入数据同某一接口软件有关,还应说明该接口软件的来源。

4.3预处理

对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过程提出专门的规定,包括适合应用的数据格式、预定的数据通信媒体和对输入的时间要求等。对于需经模拟转换或数字转换的数据量,要给出转换方法和转换因子等有关信息,以便软件系统使用这些数据。

4.4影响

说明这些数据要求对于设备、软件、用户、开发方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要求用户单位增设某个机构等。

5注解

本章应包含有助于理解本文档的一般信息(例如背景信息、词汇表、原理)。本章应包含为理解本文档需要的术语和定义,所有缩略语和它们在文档中的含义的字母序列表。

附录

附录可用来提供那些为便于文档维护而单独出版的信息(例如图表、分类数据)。为便于处理,附录可单独装订成册。附录应按字母顺序(A,B)编排。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