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随笔]网林儒生:追忆激情燃烧的“小世界杯”年代

2012年08月11日 ⁄ 综合 ⁄ 共 3269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http://sports.sina.com.cn/bbs/2005/1116/10063129.html
)

日前写《一个中国球迷的二十载尤文情》,勾起了许多往事,萦绕于心,挥之不去。

之所以没有在贴子中没有过多地铺陈这些细节,一方面是因为篇幅有限,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不想引起坛子里兄弟们的反感。由于胸中旧事太多,我容易犯向后看的毛病,甚至有时侯还会出现时空倒错、不知魏晋的幻觉。而坛子里的兄弟,多数是二十岁左右,青春年少,正处于畅想未来的阶段,过多地捣腾陈年旧事,不免会让大家扫兴。

我上网已经有八年的历史,但以前没有到BBS来的习惯,连学会发贴的时间也不到一年,基本上属论坛新人。前些时候,其它坛子里的一个兄弟说我:“这里都是在校学生,你这样岁数的也来混!”这句话,让我脸红了好几天。

上个贴子贴出后,一些球龄较长的兄弟纷纷应和,其中不乏30岁以上的,尤其是长期潜水的“1995年德尤文”,特意注册,出来发言。温馨和谐的气氛,如多年老友品茗怀旧,如同胞兄弟围炉叙情,让我陶醉其中。

的确,足球不仅仅是442、433、3412、4321之类的排列组合,也不仅仅是1:0、1:1、2:1之类的单调比分,它与我们各自的人生经历纠结在一起,是我们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的一种见证。因此,足球还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感,一种情怀,一种情结。

一些跟贴的兄弟感慨:现在的尤文,不象以前那样有激情了。这勾起了我很多回忆:那时候现场看球的人比现在多得多,比赛场面也比现在火爆得多……进而觉得不仅是尤文,而是整个意甲都不象以前那么有激情了。

我一直觉得,90年前后七八年的时间,是意甲最繁荣的时期,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小世界杯”。在这里,我回忆一下当时的盛况,作为对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的怀念。

那个时期,意甲的整体实力超强,各自队伍的实力也非常接近。虽然米兰夺冠最多,且在后期有垄断的趋势,但总体上看属于群雄并起的时代,那波利、维罗那、国米、桑普都有夺冠的记录。强队一但运转不顺,名次就会急剧下滑,哈斯勒执掌中场的那年,是我记忆中迄今为止尤文在二三十年中唯一一次无缘欧洲赛场。

那个时期,欧战对联赛的影响很小。一方面是欧战的场次少,好象早期根本没有小组赛,开始就是淘汰赛,即使冲进决赛也打不了几场;另一方面欧战的经济方面的吸引力不大,没有今天这么高的出场费和奖金。各队基本没有因为欧战而放弃联赛的情况,个人觉得对国内赛事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欧战,每场比赛都是全力以赴,直杀得天昏地暗。那时候的足球更接近体育的本质,而今天更接近于商业活动。

足球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使那时的意甲荣膺“小世界杯”称号的主要原因,是它拥有的国际球星的数量和质量。

那个时期,意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全可以用空前绝后来形容。我开始看球时,82、86两届世界杯顶级球队的核心人物基本都在意甲效力,之后一直保持着旺盛的购买力。布加勒斯特星队夺得欧冠,其主力球员立即被买过来,荷兰欧锦赛夺魁,主力球员也多数被买来,德国世界杯抡元,主力连同替补几乎一锅端,红星队欧冠折桂,大部分主力也先后前来报到。

强大的购买力,还表现在对其它联赛豪门的压倒性优势上。著名的例子有,那波利从巴萨买进球王马拉多纳,尤文从利物浦购入王牌射手拉什(今天就连阿布都搞不定杰拉德),米兰从当时的法甲超级豪门马赛弄来普拉第尼之后的法国足球的新一代标志性人物帕潘,国米从曼联搞来中场悍将因斯(后来有人说佛格森是为给九二一代腾位置故意放走的,这种说法是马后炮,不足为信,根本原因还是国米的银弹发挥了作用)。

所以,那一时期,绝对是群星荟萃,英雄辈出。除了巴西、阿根挺、南斯拉夫、荷兰、德国、法国这些人才大国的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超级球星外,其他国家的一些标志性球星,如波兰名将博捏克、捷克巨人斯库赫拉维、比利时足球神童希福、罗马尼亚天王哈吉、丹麦巨星唉尔克耶尔、劳德鲁普兄弟、乌拉圭足球王子佛朗西撕科利、哥伦比亚神奇小子阿斯普里拉、瑞典金童布罗林,等等,都或长或短地在亚平宁征战过。由于巨星太多,豪门位置有限,不少人只好委身中小俱乐部,象济科、哈吉这种级别的人物为乌底内、布雷西亚效力的情况,今天是很难发生了。

今天,世界各国的球星都削尖脑袋往国家队钻,为的是能到世界杯这个舞台上表演一番。那时候意甲被称作“小世界杯”,也蕴涵着球星擂台的意义,各国球星在这里展示、比拼,谁能站得住脚,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国际一流球星的地位。反之,象英格兰青年天才加斯科因、普拉特郁郁不得志、德国青年天才艾芬博格、萨默尔站不稳脚跟的情况,无论对本人,还是对本国足球界,都是很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当年的赛场上,外国球员比本国球员要玩命得多。

那时候,比赛火爆的另一个原因是,媒体煽风点火的能力似乎比今天要强。当时喜欢把比赛渲染为核心球员个人之间的竞争。马拉多纳带来后,联赛被炒作成老马与普拉第尼之战,后者退出后,古力特崛起,联赛又被炒作为“小辫子”与“大耳环”(老马爱戴耳环)之争,炒作的结果是,这些人未及交战,已经先红了眼。每一场具体的比赛也是这样,赛前媒体就把双方主将、球迷领袖拉出来,就象美国拳击赛的新闻发布会一般,对骂一通,斗斗气,激激火,所以等到开打后,球员在场上怒目相向、球迷在看台上挥舞老拳的场面层出不穷。今天主流媒体喜欢强调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球场上的火药味就差多了,只有罗马德比还依稀有些当年的遗风。

这一方面,我记忆最深的是当年尤文对那波利的一场比赛,赛前,尤文重金挖来、被寄予厚望的苏联球星扎瓦罗夫,信誓旦旦地要击败老马,恢复尤文的霸主地位,老马则是延续了其一贯的大嘴风格:“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比赛进行得非常疯狂,打成了3:5的高比分。苏联的金发青年发挥出了很高的水平,还打进了难度很大的一个进球,怎奈当时那波利的风头太盛,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如今,不少其他联赛的支持者喜欢指责意甲保守,保守毕竟是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这是从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那么就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假如作个纵向的比较,这个结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一时期,疯狂对攻的场面比比皆是,高进球、大比分的比赛时常出现,这些都是今天的联赛所不能比拟的。

那一时期,裁判的执法状况似乎也要比今天要理想一些,最主要的表现是对豪门球队不手软。一个显著的例子是,89—90赛季最后一轮,裁判接连罚下了包括古力特在内几名米兰球员,让另一个场地上的那波利获得了冠军(在我看球的二十年中,北方三雄各自遭遇了一次在最后时刻痛失冠军的悲剧)。另一个例子是尤文对布雷西亚,尤文好象被裁判罚下了一两个,依然全队压上狂攻,结果对手在哈吉的调度下,获得单刀无数,酿成了1:5(也有可能是1:6)这个我记忆中最惨痛的失败。

也许是当时陷入低谷、我心里着急的缘故,我心目中对那一时期尤文的记忆,更多是失败的郁闷。除了上述的两场大比分失利外,拉什在门前错失必进机会后的沮丧表情,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晃动。还有一个花絮我记得很清楚,88—89国米创造单赛季获胜场次最高记录夺冠的那个赛季,尤文的一个高层(名字记不得了),为了发泄对自己球队的不满,竟然赌气地连续去现场观看国米的比赛,面对记者的追问,他愤愤地说:“我是谁踢得好就看谁,管他是谁的球队呢!”

提起往事,话容易多,赶紧打住吧。

归结起来,当年“小世界杯”的繁荣,根本的还在于经济的支撑。那一时期,是意大利经济的黄金时期,老板们挥金如土搞足球,赚钱的动机很少,主要是借助足球这个大众喜爱的项目,找点乐子,赚点名声。另外一个原因是意大利本土举办世界杯所带来的推动效应。

随着意大利经济的衰落,意甲对欧洲足球的垄断也土崩瓦解,想重复过去的辉煌已是痴人说梦。同时,由于新世纪以来,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欧洲足球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源不断向少数几家豪门集中,那种一个国家的联赛从整体上遥遥领先其它各国的局面,在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是肯定不会出现了。

“小世界杯”的繁华,将埋进记忆的深处,成为让人惆怅、让人嗟叹的绝唱……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