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Servlet过滤器机制分析及应用

2013年08月05日 ⁄ 综合 ⁄ 共 389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转自:http://blog.csdn.net/kjfcpua/archive/2009/08/12/4438622.aspx

李德水

(渭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Servlet过滤器是可重用的Web组件,是一种类似于Servlet由容器管理的对象,能够以声明的方式插入到HTTP请求、响应的过程中,具有功能强大、通过Web部署描述符(web.xml)配置文件配置组件的特点。它实现了对Web应用程序的预处理和后期处理逻辑,在应用程序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文章详细分析了过滤器的工作原理、相关的API及工作流程,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过滤器的设计与配置。

关键词:Servlet;Servlet过滤器;HTTP请求/响应;过滤器链

引言

Servlet过滤器是J2EE Web应用程序级的Java代码组件,是一种类似于Servlet,由容器管理的对象,它能够以声明的方式插人到HTTP请求响应的过程中。它们拦截请求 和响应,以便查看、提取或以某种方式操作正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它是通常封装了一些功能的类,实现了对Web应用程序中的预处理和后期处理逻辑。

过滤器提供一种面向对象的模块化机制,用以将公共任务封装到可插入的组件中。这些组件通过Web部署描述符(web.xml)配置文件来声明,可以方便地添加和删除过滤器,无需改动任何应用程序代码或JSP页面,并由Servlet容器进行动态调用。通过在请求/响应链中使用过滤器,可以对应用程序(而不是以任何方式替代)的Servlet或JSP页面提供的核心处理进行补充,而不会破坏Servlet或JSP页面的功能。由于是纯Java实现,所以 Servlet过滤器是跨平台和跨容器可移植的,从而进一步支持了Servler过滤器的模块化和可重用性,使得它们很容易地被部署到任何相容的J2EE
环境中。

1 Servlet过滤器体系结构

1.1过滤器工作原理

当客户端发出Web资源的请求时,Web服务器根据应用程序配置文件设置的过滤规则进行检查,客户请求满足过滤规则,则对客户请求/响应进行拦截,对请求头和请求数据进行检查或改动,并依次通过过滤器链,最后把请求/响应交给请求的Web资源处理。请求信息在过滤器链中可以被修改,也可以根据条件让请求不发往资源处理器,并直接向客户机发回一个响应。

当资源处理器完成了对资源的处理后,响应信息将逐级逆向返回。同样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以修改响应信息,从而完成一定的任务。如图1所示:在 Servlet2.4规范中,对2.3规范进行了扩展,使得Servlet过滤器可以应用在客户机和Servlet之间,Servlet和Servlet 或JSP页面之间,以及各个JSP页面之间。

1.2 Servlet过滤器API

Servlet过滤器API包含了3个接口,它们都在javax.servlet包中,分别是Filter接口、FilterChain接口和FilterConfig接口。

1.2.1public Interface Filter

所有的过滤器都必须实现Filter接口。该接口定义了init(),doFilter(),destory()三个方法:

⑴public void init(FilterConfig filterConfig)throwsServletException.

当开始使用servlet过滤器服务时,Web容器调用此方法一次,为服务准备过滤器;然后在需要使用过滤器的时候调用doFilter(),传送给此方法的FilterConfig对象,包含servlet过滤器的初始化参数。

⑵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ServletRe-sponseresponse,FilterChain chain)throws java.io.IOException,ServletException.

每个过滤器都接受当前的请求和响应,而FilterChain包含的过滤器则仍然必须被处理。doFilter()方法中,过滤器可以对请求和响应做它想做的一切,通过调用他们的方法收集数据,或者给对象添加新的行为。过滤器通过传送至此方法的FilterChain参数,调用 chain.doFilter()将控制权传送给下一个过滤器。当这个调用返回后,过滤器可以在它的doFilter()方法的最后对响应做些其他的工作。如果过滤器想要终止请求的处理或得到对响应的完全控制,则可以不调用下一个过滤器,而将其重定向至其它一些页面。当链中的最后一个过滤器调用
chain.doFilter()方法时,将运行最初请求的Servlet。

⑶public void destroy()

一旦doFilter()方法里的所有线程退出或已超时,容器调用此方法。服务器调用destory()以指出过滤器已结束服务,用于释放过滤器占用的资源。

1.2.2public interface FilterChain

方法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Servle-tResponseresponse)throws java.io.IOException,ServletException是由Servlet容器提供给开发者的,用于对资源请求过滤链的依次调用,通过FilterChain调用过滤链中的下一个过滤器,如果是最后一个过滤器,则下一个就调用目标资源。

1.2.3public interface FilterConfig

FilterConfig接口检索过滤器名、初始化参数以及活动的Servlet上下文。该接口提供了以下4个方法:

⑴public java.lang.String getFilterName()返回web.xml部署文件中定义的该过滤器的名称。

⑵public ServletContext getServletContext()返回调用者所处的servlet上下文。

⑶public java.lang.String getInitParameter(java.lang.Stringname)返回过滤器初始化参数值的字符串形式,当参数不存在时,返回null.name初始化参数名。

⑷public java.util.Enumeration getInitParameterNames()以Enumeration形式返回过滤器所有初始化参数值,如果没有初始化参数,返回为空。

1.3过滤器相关接口工作流程

从编程的角度看,过滤器类将实现Filter接口,然后使用这个过滤器类中的FilterChain和FilterConfig接口。该过滤器类的一个引用将传递给FilterChain对象,以允许过滤器把控制权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资源。FilterConfig对象将由容器提供给过滤器,以允许访问该过滤器的初始化数据。详细流程如图2所示。

1.4过滤器配置

过滤器通过Web应用程序中的配置描述符web.xml文件中的XML标签来声明,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过滤器定义,由元素表示,主要包括和两个必需的子元素和、、、这4个可选的子元素。子元素定义了一个过滤器的名字,指定了由容器载入的实际类,子元素为过滤器实例提供初始化参数。另一部分是对过滤器过滤规则的配置,由元素表示,主要由、和子元素组成。将过滤器映射到一个或多个Servlet,将过滤器映射到一个或多个任意特征的URL的JSP页面。

2 应用实例

从上面分析可知,实现Servlet过滤器,需要两步:第一步开发过滤器,设计一个实现Filter接口的类;第二步通过web.xml配置过滤器,实现过滤器和Servlet、JSP页面之间的映射。以下设计一个简单的IP地址过滤器,根据用户的IP地址进行对网站的访问控制。

⑴    滤器类的设计ipfilter.java

注意:chain.doFilter()语句以前的代码用于对客户请求的处理;以后的代码用于对响应进行处理。

⑵    置过滤器

在应用程序Web-INF目录下的web.xml描述符文件中添加以下代码:

 

3 结束语

Servlet过滤器功能强大,应用广泛,除支持Servlet和JSP页面的基本功能,比如日志记录、性能、安全、会话处理、XSLT转换等外,在 J2EE应用程序中使用Java Servlet过滤器转换其输出,以便兼容任何类型客户端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前景。Servlet过滤器能够侦测到来自使用WAP协议(无线应用协议)的移动客户端的呼叫,并且将答复内容转换成WML(无线标记语言)格式。Servlet过滤器也能检测到来自iMode无线客户的呼叫,并将其转变成 cHTML(紧凑HTML)格式等等。因而,深刻理解Servlet过滤器的工作机制,熟练掌握编程技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发现新的用途,
增强组件的可重用性,提高Web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SunMicrosystems.Java Servlet 2.4Specification.http://jcp.org/aboutJava/communityprocess/first/jsr154.2002.8.

[2]陈敏,唐溢键,周新志.用Servlet过滤器简化中文的输入和输出[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5.20(2):129~133

[3]谢志华.深入JavaServlet网络编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柳永坡,刘雪梅,赵长海.JSP应用开发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