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伏手的用處

2013年08月18日 ⁄ 综合 ⁄ 共 913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一般情況下,當大家隨意地談論詠春拳術時,都會容易提到詠春拳的經典代表手法,那就是膀手、攤手、伏手。然而,只要你有機會多看幾遍別人操練小念頭、尋橋,就大概明白膀手、攤手的操作和有多少個不同的做法,再看一些黐手練習、模擬搏擊和度手 (註1),亦大概知道他的用法。但伏手就難免令人茫無頭緒,甚至令人有點失望。難道真的只有在黐手練習時,伏手搭在人家的膀手和攤手上面,上上落落 ‥‥‥,很是乏味。也曾聽過某些詠春同修說:「從過往到現在,仍有詠春支派認定伏手就是支持詠春拳源於蛇鶴相爭傳說的活證之一。伏手平放時如鶴之喙和頭;伏手揚起即如蛇昂首欲撲。所以視伏手為鶴喙,則是合指啄擊之用,當視它為鶴首,則可用腕之近手背處撞擊對手云云。」這都是詠春拳中伏手的用處嗎?
首先,筆者要明確指出,在下師承的武術理念,對詠春拳術來源的立場是甚麼一回事。恩師生前向來不採詠春拳乃仿生拳術 (註2) 的說法,只認為詠春拳是由相近地域的一群技擊人士,通過漫長時間的實踐、修正、取捨、改良等,慢慢地逐步磨合而成的一種技擊精粹。言歸正傳,本門對伏手的理解十分精簡:伏手的操作只有練習上的用處,而沒有應用上的用處。大家在狐疑下,難免會細問一句:「此話怎說,可否指明究竟?」。筆者試著手扼要地說明一下。伏手整個動作在小念頭階段,經過重覆操練而達到動作流暢、結構和定位合格後,就可以配合別人的攤手和膀手,來作帶有攻防意識的練習。目的在於培養和鍛煉手一旦與敵接觸後,幾種基本的技擊能力:

  1. 感應外力特性的敏感度,譬如外力的大小、方向、根源等等。
  2. 手在不同的外力作壓力下,如何保持肌力的鬆緊、肘關節的可用範圍、肘至肋之間 (肘位) 的可用距離。
  3. 要習慣肘在身體前,而不在身體後活動。
  4. 要知道以肘為手的中位,並習慣以肘部為手部動作的先驅。
  5. 體驗起動「長橋發力」的狀態和練習這個「長橋發力」。
  6. 做「長橋發力」時,體驗手在到達目標物之前、剛到達目標物和發力完成,其間,力在手肘、手腕和手掌的分佈和散聚。
如果用詠春拳的術語來概括以上六點,就是培養和鍛煉 (一) 手感 – (1),(二) 肘柢力–(2、3、4),(三) 長橋發力–(5、6)。在眾多的基本技擊能力中,這三項能力都可透過詠春拳訓練伏手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