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2.0时代的DBA专家圈子 –《Oracle DBA 手记》序

2013年09月02日 ⁄ 综合 ⁄ 共 1120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看了Eygle发来的《Oracle DBA手记》的手稿,感到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很有些新意。随着数据库技术自动化程度的提高,DBA工作价值开始扩展到更大的层面,因此共享一些探路者的心得变得尤为可贵。暴露其思维过程,是Web2.0时代技术圈子的一大特点。在以前的某些时代,有些工程师们仅仅把技术作为赚钱的手艺,很多操作技巧都是密不外传的,总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本书的编排是对此种落后思维的一种否定。具体表现为三大特色: 

编辑与遴选:搜索时代,我们更需要向导 
在搜索无处不在的年代,某种知识入门的难度已经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在于知识的筛选。这个时候,一个过来人的理解往往是最好参考。如果说科学家们的乐趣来自对造物主的发现,那么顶级工程师们的乐趣则来自于理解另外一些人的聪明智慧。归根到底,整个软件行业都建立在基于数学基础的人类思维的设计,从根子上说,软件技术本身都是人聪明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库技术应用环境的复杂性,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一个入门DBA 来说,有两样东西对进阶比较关键:一是理解设计者是怎么想的,二是理解使用者环境的复杂性。两者都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勤奋。 

集体创作:小团体的自组织带来多维度的启发 
在技术学习上,每个人的根器不同,因此,启发的方式也不同。几位DBA高手把讲自己日常的体会筛选成集,一方面基于术业专攻的原则,另一方面对读者的启发带来了维度的增加。可能某一读者恰好喜欢杨廷琨的理解方式和文字表达,那他可以一段时间内多花时间去看他那1500多篇博客的积累。可能另一些人因为欣赏Eygle的技术能力与为人方式,因此虚拟地拜师学艺,可以少走弯路。师傅领入门,修行在个人,武侠小说里拜师学艺的传奇故事,现在可以在网络上更大范围地复制开来,只是读者现在有了更多选择。此书的集体创作带来更多维度,有助程度不同的读者增加理解。 

分享心得:我是怎么想的 
古代的知识分子,书房是不让别人进的,怕的是被别人看去了心思。Web 2.0的精神是反其道而行之。如果技术知识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个人的学习能力,形成一种共享文化,对于少走弯路是极其必要的。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暴露思维过程,告诉别人自己在特定问题上的想法。这些想法慢慢会汇聚成一种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是比具体某个版本的操作技巧更为长远的。本书第一编的各位作者的手记,恰是体现了这么一种精神。 

本书发行之时,恰逢Oracle 11gR2 发布,新版本的设计已经开始面向数据中心,增加了更多的技术特性,DBA们的眼光,也不再局限于数据库本身,而应该放眼更大的数据中心,建设这个更大的主题。因此,更希望本书对于夯实DBA们的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可以有机会抬头看看更长远的方向。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