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优秀课件笔记之财政学(导论)

2013年09月10日 ⁄ 综合 ⁄ 共 548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1、本文所以内容来自 著名高校课件和学生笔记(校园里面经常见到有人高价买笔记)
2、任课教师不会提供参考文献,所以只能对作者表示感谢,如果引用了您的作品,可以用回复方式补充参考文献。
3、我不对文章无关问题进行解答,文章内容也比较难,我也很难解答您遇到的问题,如果发现BUG可以用回复方式帮我修正。
本课其他部分的导航条见页面底部 
The Public Finance

2
本课程总体框架
财政为什么存在
财政概念与职能
支出分析收入分析
支出与收入的对比:财政平衡
财政政策
3
第一篇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第一章 政府的经济活动
4
第二篇 财政支出分析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5
第三篇 财政收入分析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十章 税收制度
第十一章 税制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6
第四篇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第十二章 国债与国债市场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7




8
 [1]哈维·S·罗森.财政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3年.
 [2]理查·A·穆斯格雷夫、皮吉·B·穆斯格雷夫.美
国财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87年.
 [3]布坎南.公共财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1991年.
 [4]项怀诚.中国财政体制[M]. 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1994年.
 [5]刘溶沧、赵志耘编著.财政政策论纲[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 [6]洪银兴.现代财政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8年12月.
9
 [7]郭庆旺、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
当前若干重大问题探讨[M].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1999年9月.
 [8]蒋 洪.财政学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
书店,2000年7月.
 [9]郭庆旺、赵志耘.财政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 [10]刘 怡.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4年6月.
 [11]刘玲玲.公共财政学[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10
 [12]孔淑红、安玉华.公共财政学[M].北京: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 [13]钟晓敏.地方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1年8月.
 [14]王 宁主编.财政国库收付管理[M].成都:西
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 [15]马海涛主编.中国税制[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 [16]王金秀、陈志勇编著.国家预算管理[M].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 [17]刘溶沧、杨志刚编著.财政学论纲[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11
课程内容体系
导论
Introduction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Chapter 1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s of
public finance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Chapter 2 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expenditure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Chapter 3 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public expenditure
12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一
Chapter 4 The public consumption
rtsT4uhnceopaCbm
——
The
purchases
of the government
 
I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二
Chapter 5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
The
purchases of the government II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Chapter 6
Transfer payments
13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Chapter 7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fiscal revenue
第八章
税收原理
Chapter 8 The principles of
taxation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Chapter 9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axation
第十章
税收制度
Chapter 10 The
tax system
14
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Chapter 11 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and tax administration
itrasdnomtxdn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Chapter 12
Government debt
tevdnoGmebnr
and its market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Chapter 13 The national budget and 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the budge
15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
Chapter 14
The fiscal balance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Chapter 15
Fiscal policy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Chapter 16 The fiscal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open economies
16
导 论
Introduction
17
导 论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
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
18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
财政学的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财政学的产生、发展简史,让学生了解学习
财政学概论的重要现实意义,并了解财政学
概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学科意义。
19
教学重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财政学
的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20
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
 二、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 三、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

(
一、
Fiscal phenomena in daily life

二、
The objects
,aims and methods of
learning

三、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ublic Finance)
21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
 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 供电、供水、供气
 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电视节目
 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
 医疗保障、失业保险
 扶贫、补贴、抚恤计划……
22
 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
 使用费:电费、水费……
 税收:增值税、所得税、财产税……
 国外:专项税
(

)
:社会保险税
(

)
……
23
(一)财政现象
 行政管理、 国防 、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
 基础科学
 城市建设(交通 通讯 供电 环境 公园等等)
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
 社会保障(公费医疗 养老保险 再就业工程)、
补贴
 税收、国债、费、财政拨款、财政投资
24
 事例:
 当今中国大部分大学的资金来源
 明星税案
 中国政府体育投入:你愿意为中国一枚奥运金牌花
多少钱?查2004年、2008年夏季奥运会中国一枚金
牌的所耗和预期所耗。课后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围绕
此问题进行讨论。
 点击http://news.sina.com.cn 或其他最新的新闻网
页,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问题
25
(二)财政问题
 1、两个比重 :财政收入/ GDP ;中央财政
收入/全国财政收入
 2、税收负担、社会保障
 3、国家投资效益
 4、巨额补贴
 5、赤字、 通胀
 6、内债和外债
 7、财政管理和财政政策
26
 我们的一生时时、处处受政府经济活动的影
响。由于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
它是现实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
27
二、财政学研究对象、
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 (一)财政学的任务:阐明财政的基
本知识和理论和基本管理技能
 (二)财政学研究对象:透过现象,
探索本质,揭示支配这些现象的规律。
 具体内容:财政现象,财政收支活
动,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制度和
政策.
28
案例1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温家宝总理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农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
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一部分企
业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任
务。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
压力非常之大。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发展
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
于贫困状态。第五,财政负担沉重,金融不良资产
比例较高。”
29
简要分析
 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是有区别的。
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
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
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发展规律。而研究范围要
比对象范围宽泛得多,除对象范围外,尚包括对
象范围之外的一些现象和事物。
 如果就温总理提出的五个问题来分析,在相当程
度上都可以纳入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并从中表现
出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30
思考题
 请分析温总理提出的上述五个问题中可以从哪些
方面来认识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31
(三)《财政学》研究和学习方法
唯物辨证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定性分析是要判定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各种因
素及其性质。
 定量分析是要判定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和性
质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3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实证分析: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
明“是什么”。运用于财政学,就是要按照财政
活动的原貌,勾勒出从财政收入到支出的全
过程及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财政
活动同整个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以及财政
机构,制度和政策。
34
 什么是实证分析?
 实证分析
(positive analysis)
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
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
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 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
么”、“会怎样”的问题。
 比如,2003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
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征利息税对居
民的储蓄行为有什么影响?等等。
35
 实证分析可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 理论分析(theoretical analysis)
从某些假设前提出发,借助一系列的假说和推论,对
经济变量关系进行简化描述或推导的定性分析。
如考察劳动所得课税对工人劳动行为的影响
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课税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实际影响,要看两种效应综
合作用的结果;
理论分析本身往往无法提供确定的结果
36
经验分析(empirical analysis)
指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实际资料而进行的定量分析;
主要有三种方式:访谈、实验、经济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econometric analysis)是当前在经济
学中最为流行的经验分析方法。
37
规范分析: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
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
并如何调整。说明:“应该是什么”。运用于财
政学,就是要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制度
前提,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准则,来判断当前
财政制度的合理与否,并探讨改革问题。
38
 什么是规范分析?
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是对经济行为或政策
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 它能够提出实现何种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
 它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非客观的方法;较多
受到人们的立场、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 如: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对汽油消费是实行收费
为好还是征税为好?增加国债发行是利还是弊?
住房租金控制立法……
39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
 财政学的两大任务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 解释政策的经济影响——有赖于实证分析
 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南——有赖于规范分析
 像“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的问题
 其分析和判断属于规范分析的范畴
 但问题的良好解决必须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 例子:住房租金控制立法
40
案例2
: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1986年,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约翰.贝
勒博士说,美国正在抗癌的战斗中遭受失
败,“对癌症的治疗工作没多大起色”。但
是,美国抗癌学会的L.加菲考博士回答道:
“毫无疑问,总体死亡率上升的原因是肺癌
导致。如果不考虑肺癌,死亡率就不是上
升了8%,而是下降了13%。”
 参考资料:《美国抗癌失败录》,载《纽
约时报》,1986年5月8日。
41
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 简要分析1:这一简单的事例反映了对某
一问题的研究可能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得
出不同的结论。显然,前者是立足于规范
性概括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后者则立足于
实证性研究而更准确地说明了问题的真实
结果。
42
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 简要分析2:这一事例如果借鉴于经济学的研
究,可以概括经济学的双重任务:一是解释经
济如何运行——实证经济学;二是判断经济运
行是否产生良好效果——规范经济学。
43
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 简要分析3:原则是,一方面,实证分析不要求
进行价值判断,因为它的目的在于描述;另一
方面,规范经济学则需要制定伦理标准,因为
如果没有伦理标准,就无法判断何者为“好”。
一般来说,经济理论有助于说明那些可能影响
某种特定经济行为的因素。然而,只有理论往
往无法说明任何具体因素的重要程度,这就需
要通过经济研究(实证研究)来判断政府政策
的变动对行为的影响。
44
三、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
1.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
45
2.
借鉴西方财政学
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46
3.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
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
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


要思想
,
继往开来
,
与时俱进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
,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4.
继承和发展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