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你是否正带着眼镜观察员工或老板?

2013年09月08日 ⁄ 综合 ⁄ 共 1356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你是否正带着眼镜观察员工或老板?

引用:http://blog.csdn.net/shuaihj/article/details/8312948

在我们的工作之中,有过对个别员工有意见的时候,也有过对领导有意见的时候,这会给我们带来苦恼。对于员工,我们感到不满意,责怪他,甚至会认为自己看错了人;对领导,我们感到不痛快,觉得领导能力不行,甚至认为自己跟错了人,可又告诉自己不能轻易放弃。有时候甚至成了一种折磨,迷失了自我,影响了生活质量,没有了幸福感。

       当然,有的时候,确实如我们看到和分析到的,员工确实能力不行,领导水平确实不够。但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心理的怪圈,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归根结底,我们出来工作是为了追求,也希望问题变得简单,活着也是为了不断了解自己,改善自己。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了解,这个问题背后所隐藏的道理是什么,以减轻这个问题带来的痛苦,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有准备的去面对类似问题。

       先来看一个例子: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什么是晕轮效应呢?

      晕轮效应/ 晕圈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比如,你对某人存有怀疑之心,时间一长,自然会为人所察觉,对方必然会产生离心和戒心。而对方这种情绪的流露,又反过来会使你深信自己当初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角色互动和双向反馈。由于一方感情的偏失,导致对方的偏失,反过来又加强了一方偏失的程度。如此循环证实,势必陷入越来越深的偏见中去,走进晕轮效应的迷宫迷而忘返。这就提醒我们,当你看不惯某个人,对某个人怀有成见的时候,应当首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晕轮效应影响,自觉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

      你是不是正面对这样的问题呢?老板对你有疑心了吗?你对老板开始反感了吗?你是想放弃,还是想解决问题?

      为什么现代管理学,开始强调管理也要量化,比如绩效考核指标,尽管其制订和执行过程比较复杂,也并不完善。但比起没有量化指标来讲,我们的工作还是变得更容易,更轻松;反而,如果只凭个人好恶和感觉去管理,很容易让自己和团队陷入折磨之中,大家都将失去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工作不再是一种追求。

      有一句用来祷告的词,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愿上帝赐我一个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且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差异。

      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自我。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