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英语汉语对比学习:语言起源与词的分类

2013年09月07日 ⁄ 综合 ⁄ 共 407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文章目录

可能刚开始学英语,重要的是记住些常用的词和短语,然后多说多交流,说的不太准确也没事.主要是找到感觉,找到兴趣.但要进一步学好英语的话掌握好一些基本的语法还是很重要啊.词的分类自然是语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语言的起源

我们知道像英语,汉语这样的自然语言可不是 为了好玩而发明的.而是为了便于人类更好的认识世界,互相交流,传承人类知识和文明而出现的.并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进,演变.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互相借鉴.英语大部分词来源于拉丁文,也借鉴了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的一些词.而中文与日文更是互相借鉴.日文很多词来自中国古代,而中国现在很多的词组也来自日文.

那你可能会问一个语言更开始产生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要了解下一些原始部落的语言,刚开始学说话时小孩的语言就会知道.语言刚开始产生时,只有一些简单的发音,主要是些名词.而此时肯定是没有文字的.是先有语音然后才有文字的.实际上有很多原始部落的语言一直停留在语音阶段,一直没进化到文字阶段.刚开始没文字时会有一些模拟实物的壁画.我们其实也可以把这种画当作一种文字.跟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做了类比.0101这样的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那壁画这种与现实世界直接一一对应的语言就类似于机器语言了啊.而早期的象形文字就如汇编语言了.再进一步发展的象形文字如汉语和古埃及语言还有英语那些表音文字应该算是各种高级语言了.

我们把汉语这样的文字叫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而把英语是表音文字.现在世界上的绝大部分语言都是表音文字.表意的除了中文,还有日文和越语中一部分借鉴了中文的文字外不知道还有其他哪种语言用表意的文字不.表意和表音文字反正各有优劣吧。觉得英语这种表音的文字是入门容易,但要学好比较难,因为很多词都是互相分离,没有太多关联,不容易通过已知的单词去认识新的单词.虽然也有些所谓的字根起了一定的帮助,但是帮助有限.而汉语应该是入门难,但学好后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啊.后续的很多新词语可以通过已知的组合起来.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容易.

 

汉语语法体系

你可能刚把汉语和英语语法一对比,会惊讶的发现咋这么像啊.于是猜想不会是中国的老祖宗与外国的祖宗们这么心有灵犀吧.实际上答案是有点遗憾,不那么令人愉快.因为汉语的语法体系不是自己整出来的,而是基本上参照英语等语法体系搞出来的.实际上没有严格的语法体系一种语言照样能一直流行,连没有文字的语言不也一样能传承嘛.另外没有严格的语法体系也不等同完全没语法,只不过语法是以一种经验和潜约定出现罢了.汉语的语法体系的建立和简体字的出现主要是民国时期一大批语言大师,文化大师们研究的成果.我们知道民国时期虽然是中国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也是人才辈出,思想丰富多彩的时代,有点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感觉.其实民国时期这说法也不准确.反正理解成解放前那么一百多年就行.那时期的人才最主要还是集中在文学界,语言界,思想界.科学界还是暗淡无光啊.

汉语的语法体系应该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不过语言学家马建忠的贡献应该算比较大的.他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而汉语简体字的出现主要归功于钱玄同啊,1922年钱玄同发表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简省汉字笔画的提议>等一批论文.

简体好坏的讨论

我觉得简体字的出现很好的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虽然很多人说使用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实际上是丢掉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很大一部分了.这句话我总体上认为没错.我觉得一个文化传承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字的传承,然后就是一些思想观念习俗和一些古代书籍.如果这些东西都没了那所谓的古代文化传承也就中断了. 做为一种日常交流工具简体字是很适用的.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就抛弃了繁体字.完全抛弃了繁体字我觉得是中国教育的一种失误造成了.在小学初中阶段可以只教简体完全不教繁体,这样可以降低入门的门槛.

而到了高中和大学就应该把学习繁体字列为必修课.实际上学起来不难,只要把繁体字跟简体字一一对应起来,让你会认就行,不一定要你会写.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完全不学也能无师自通的认识很多繁体字,因为简体字毕竟不是平空出来的,只是把繁体字简化下出来的,很多字看起来是蛮像的.我们高中花了很么多时间学啥文言文,其实没太多用处,还不如从其中整出些时间来学下繁体字呢.觉得繁体字的学习绝对是比文言文重要的多.而且可以不只学繁体字,而且可以把甲骨文做为大学各专业都可以选学的课之一,跟繁体字一样,只要基本上会认就行了.
而繁体字的认识应该做为高考内容一部分.而高考中文言文的比重可以减少些. 我觉得抽出学文言文的一部分时间来学繁体字不仅不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而且会减轻学生难度. 另外一部分休闲文学类的书籍可以考虑用繁体字出版.而且一些较难的繁体字不容易一下猜出来的还可以加些注释.

我们知道现在的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不用简体字的,全用的繁体字.所以说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在台湾了.不过港澳台没有迫切需要简体字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英语在这些地方比较流行.所以在一些学术研究中完全可以用英语来书写和表达.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文字的两面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文化的代表,特别像汉字这样的象形文字还可以看作一种艺术品,我个人是挺喜欢欣赏书法的.就像在欣赏画一样.但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工具,仅是工具而言,所以怎么用着方便.像我汉语名字叫刘伟文,英语名字叫Arwen(阿文),很多时候我挺喜欢Arwen这名字,用着方便.工作中也就用的Arwen.

 

词的分类

英语中主要把词分为下面12种

名词 代词   数词  形容词   动词 冠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感叹词 助词  拟声词
 
汉语中主要分为12种

名词 代词   数词  形容词   动词 量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感叹词 助词  拟声词
 
实际上感叹词和拟声词也可以归为一类拉,而且这样的词汇也不多.

汉语和英语的词分类看起来貌似只有一个区别,英语中有冠词,汉语没有.而汉语中有量词,英语没有.英语的冠词主要就是a,an ,the实际上也只是起辅助表意的作用,去掉影响也不会太大.而汉语的量词主要是,只,个,匹,张,颗等等,使用的时候是一只小鸟,一个人,一匹马,一张弓,一颗种子.在英语中完全没有对应的的概念.所以老外学汉语时学量词绝对是个非常痛苦的事.实际上量词也不是太重要.去掉了也影响不大.如果英语里说一个啥的时候就直接one加名词.比如one
bird ,one person,one horse,one bow ,one seed.

汉语中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做作实词,其他的叫虚词.你整本汉语词典来会发现实际上大部分词是实词.而实词中用的最多的无疑是名词和动词.英语中也差不多一样.所以英语很多语法都是围绕名词和动词打转转啊.

 

1.名词 数词 形容词

我们上面说了语言刚开始主要用的是一些名词.刚开始发明语言时的原始人类可能最关心的问题是生存问题,于是描述周围环境,描述食物的词.但随着原始部落人一多,工具一先进,这时打回来的猎物吃了一顿还有剩,肯定会分配.这时就需要计数才行.于是数字肯定必然出现了.当然刚开始人是比较笨,记忆也差的一踏糊涂,可能只能靠手指的帮助记忆10以内的数字.

比如某位老兄看到老虎,去通知其他人.如果只有名词的情况下,大家只知道是老虎,不知道多少只.结果一堆人跑去,发现有好几十只,结果跑去不是抓老虎吃了,而是送去被老虎吃了啊.如果有了数词,那位老兄可以说可几十只,或几只老虎.这样部落的人就可以衡量下人手够不.

慢慢的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会把一些同类事物做更精细的划分和描述.于是出现了形容词,比如可以用大和小这样的形容词.我们知道抓一只大老虎和一只小老虎可不是同一个概念.假如一位老兄发现了几十只小老虎,大家跑去抓肯定没事.要是大老虎的话就是送死了啊.

由此可见为了生存,名词,数量,形容词多重要啊.我们现在使用语言时没觉得语言太重要,有时还觉得繁琐.可语言在原始社会可能是生命攸关的事啊.

 

2.代词 拟声词 感叹词

原始人可能刚开始只有出于必须交流的时候才说话,可不像我们现在的人每天嘴巴叽里呱啦个不停,特别是那些女性们.要不让她们说话比打死她们还难受.那原始人为了简洁,有效率说话时肯定还会惜字如金.能少说就少说.于是称呼某个人时有时就只用个代词,你,我,他之类的.这样就简洁多了.

另外原始人们总不能每天都是吃饱了就睡觉休息吧.有时总得整点娱乐.刚开始可能模仿一些动物的声音啊.当作是唱歌吧.实际上没有语言之前可能人就会模仿动物的一些声音了.另外人我们看电影的话看到一些原始部落的人蛮喜欢发出怪怪的叫声的,可能一高兴时就呱呱大叫.我们把这些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但有点感情色彩的声音当作感叹词吧.

我们平时有说感叹词,拟声词.实际上可以划为一类了.感叹词一般是讲人的,比如哎气,哎! 而拟声词描述动物或自然界声音.比如狗叫,汪汪.我们可以把这当作是动物的感叹词呗.自然界的声音就是大自然的感叹词呗.

 

3.动词 副词

随着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更进一步了解,随着头脑更发达.会发现很多事物的一些属性.除了寻找食物外还会去试着理解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而世界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像动物是跑来跑去的,人也是动来动去的,连树被风吹一下也会动.于是就需要动词来描述这些动作.

有了动词后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动作,又出现了副词.我们知道为了准确描述名词可以加些形容词.而副词相当于是动词的"形容词",可以更准确的描述动作.比如树在摇动,是轻轻的摇呢还是猛烈的摇,人是跑得慢还是快呢.这都需要副词.当然了现代的语言副词更进一步发展,除了描述动词还可以描述形容词,还可以单独用

 

4.介词 连词

原始人更聪明一点后,会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逻辑规律.比如看云识天气.还会知道些因果关系,比如因为蛇有毒,所以虽然看着才那么小不点儿,但碰到的时候要小心.此时需要些词来表达逻辑联系.于是像because(因为)这样的连词出现了啊.另外有时为了准确的描述一些方位.比如在石头上面,在树下面,或树上面.就需要用到in ,on之类的介词啊.

 

 

【上篇】
【下篇】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