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不自信的亚运转播立场

2013年09月12日 ⁄ 综合 ⁄ 共 1277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不自信的亚运转播立场

吴旻

泰岩网络工作室

 

         这几天看了下CCTV的广州亚运会转播。感觉上比赛比从前更好看了,但转播解说和现场记者采访提问的水平还停留在20年前的样子,实在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国家大了,实力强了,但拥有话语权的部门心态还是没调整好。

 

         20年前的体育报道是什么样子?

         我们从前体育报道的思维其实就是一个:为国争光!新中国建国这么多年,其实一直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能露脸的机会不多。体育比赛是个不错的窗口,所以拿金牌就是为国争光,拿了金牌就是民族英雄。这一思维结果的典型代表就是李宁遭遇,84年奥运会的体操王子,88年奥运会的一无所获,这个巨大的落差让李宁觉得自己都快成“罪人”了。

         不能说从前的做法就一定如何如何不好,在那个现实环境下,全中国人民都需要给自己一点自信,需要有个民族精神,也需要有几个民族英雄。

 

         20年过得太快了。90年代奥运会中国得十几块金牌就觉得很好了,到08年奥运会中国就得了50多枚金牌了。至于说广州亚运会,如果我没猜错,那金牌总数跟割韭菜也差不到哪了。如果这时候我们的心态还是为国争光,就未免目光短浅了些。

         其实我倒是觉得,中国目前更应该想想如何培育体育发展的生态环境,如何能拥有更长久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应更多表达的。

         中国有大国心态,但还没有强国心态。中国的大国心态是这样的:虽然我也很穷,但我还是很大的,所以就不争了。但在体育比赛上,我们还是太小器了,甚至连大国心态都没有。看看如下的两个场景就知道了。

 

打出气势来。其实我看的是羽毛球男团决赛,偶尔某个阶段,某方的队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找不到感觉,怎么打怎么输,显得极其被动。这时候解说员就跳出来“指挥”说,队员们一定要“打出气势来”。“打出气势来”应该是20年前的一句官话了,也就是听起来很有理,其实没什么实际价值的话。从我的理解,这句话的本意是说要达到“场面活跃”的状态。但既然是处于被动的状态,那就没法达到“打出气势来”的目标了。竞技比赛的时候没有感觉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除了想办法调整,实在别无它法。但这事不是你想调整就能调整过来的,状态不对那就是不对,你说什么都没有用。后来解说员觉得这话有点古老,想用现代的语言解释一下,便改为说:要打出自信来。这个表达人性化多了。其实自信就是了解,知道彼此才能自信。知道自己能力不如人,自信就是输得坦然、大度;知道自己比人家强,咱就赢人家一个心服口服;知道大家能力不相上下,那就比一个谁发挥得更好,输赢就不那么关键了。

另一个场景是解说员发现对方一球员接连几次失误,他的小聪明上来了,问一边的解说嘉宾,可不可以把球多打给那个失误多的球员,理由是那个人发挥不好了。我当时差点没乐喷了!首先,解说员负责解说就好了,怎么打是教练和球员的事,要相信能上场比赛的人,都是经过千拔万选的,能力不可能太差;其次,解说员的思维太像小学生的提问方式,以为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然后就是等着当英雄了。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