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定长内存池之BOOST::pool

2013年10月05日 ⁄ 综合 ⁄ 共 4886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内存池可有效降低动态申请内存的次数,减少与内核态的交互,提升系统性能,减少内存碎片,增加内存空间使用率,避免内存泄漏的可能性,这么多的优点,没有理由不在系统中使用该技术。

内存池分类:

1、              不定长内存池。典型的实现有apr_poolobstack。优点是不需要为不同的数据类型创建不同的内存池,缺点是造成分配出的内存不能回收到池中。这是由于这种方案以session为粒度,以业务处理的层次性为设计基础。

2、             定长内存池。典型的实现有LOKIBOOST。特点是为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分别创建内存池,需要内存的时候从相应的内存池中申请内存,优点是可以在使用完毕立即把内存归还池中,可以更为细粒度的控制内存块。
   
与变长的相比,这种类型的内存池更加通用,另一方面对于大量不同的数据类型环境中,会浪费不少内存。但一般系统主要的数据结构都不会很多,并且都是重复申请释放使用,这种情况下,定长内存池的这点小缺点可以忽略了。

 

Boost库的pool提供了一个内存池分配器,用于管理在一个独立的、大的分配空间里的动态内存分配。Boost库的pool主要适用于快速分配同样大小的内存块,尤其是反复分配和释放同样大小的内存块的情况。使用pool内存池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

  1. 能够有效地管理许多小型对象的分配和释放工作,避免了自己去管理内存而产生的内存碎片和效率低下问题。

  2.  告别程序内存泄漏的烦恼,pool库会在内部对内存自动进行管理,避免了程序员一不小心而造成的内存泄漏问题。

      pool库主要提供了四种内存池接口,分别是poolobject_poolsingleton_poolpool_allocator/fast_pool_allocator

     

1pool

基本的定长内存池

 

#include <boost/pool/pool.hpp>

typedef struct student_st

{

   char name[10];

   int age;

}CStudent;

int main()

{

   boost::pool<> student_pool(sizeof(CStudent));

   CStudent * const obj=(CStudent *)student_pool.malloc();

   student_pool.free(obj);

   return 0;

}

    pool的模版参数只有一个分配子类型,boost提供了两种default_user_allocator_new_delete/default_user_allocator_malloc_free,指明申请释放内存的时候使用new/delete,还是malloc/free,默认是default_user_allocator_new_delete。构造函数有2个参数:nrequested_size,nnext_sizenrequested_sizeblock的大小(因为void*保存序号,因此boost内置了block的最小值,nrequested_size过小则取内置值),nnext_sizesimple_segregated_storage中内存不足的时候,申请的block数量,默认是32。最全面的实例化pool类似这样:boost::pool<boost::default_user_allocator_malloc_free> student_pool(sizeof(CStudent),255);

    pool提供的函数主要有:

malloc/free  基于add_block/malloc/free实现,高效

 

ordered_malloc/ordered_free  基于add_ordered_block/malloc/ordered_free实现,在pool中无任何意义,切勿使用。

 

release_memory/purge_memory 前者释放池中未使用内存,后者释放池中所有内存。另池析构也会释放内存

 

 

2object_pool

对象内存池,这是最失败的一个内存池设计。

 

#include <boost/pool/object_pool.hpp>

 

class A{

public:

   A():data_(0){}

private:

   int data_;

};

int main()

{

   boost::object_pool<A> obj_pool;

   A *const pA=obj_pool.construct();

   obj_pool.destroy(pA);

   return 0;

}

 

    object_pool继承至pool,有两个模版参数,第一个就是对象类型,第二个是分配子类型,默认同pooldefault_user_allocator_new_delete。构造函数参数只有nnext_size,意义以及默认值同pool。最全面的实例化object_pool类似这样:boost::pool<A,boost::default_user_allocator_malloc_free> obj_pool(255);

object_pool提供的函数主要有(继承至父类的略): malloc/free 复写poolmalloc/freeadd_ordered_block/malloc/ordered_free实现

construct/destroy 基于本类的malloc/free实现,额外调用默认构造函数和默认析构函数。

~object_pool  单独拿出这个说下,若析构的时候有对象未被destroy,可以检测到,释放内存前对其执行destroy

    为什么boost::object_pool要设计成这样?能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显然不是boost::object_pool类设计的出发点,因为构造函数只能执行默认构造函数(首次发表错误:可以调用任意的构造函数,参见代码文件:boost/pool/detail/pool_construct.incboost/pool/detail/pool_construct_simple.inc,感谢eXile指正),近似于无,它的重点是内存释放时候的清理工作,这个工作默认的析构函数就足够了。apr_pool内存池中就可以注册内存清理函数,在释放内存的时刻执行关闭文件描述符、关闭socket等操作。boost::object_pool也想实现同样的功能,因此设计了destroy这个函数,而同时为了防止用户遗漏掉这个调用,而又在内存池析构的时候进行了检测回收。为了这个目的而又不至于析构object_pool的时间复杂度是O(n平方),boost::object_pool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每次的destoy都执行排序功能,时间复杂度O(n),最后析构的时间复杂度是O(n),同样为了这个目的,从simple_segregated_storage增加了add_ordered_block/ordered_freepool增加了ordered_malloc/ordered_free等累赘多余的功能。

    基于上面讨论的原因,boost::object_pool被设计成了现在的样子,成了一个鸡肋类。类的设计者似乎忘记了内存池使用的初衷,忘记了内存池中内存申请释放的频率很高,远远大于内存池对象的析构。如果你依然想使用类似于此的内存清理功能,可以在boost::object_pool上修改,不复写malloc/free即可,重写object_pool的析构,简单释放内存就好,因此析构object_pool前不要忘记调用destroy,这也是使用placement new默认遵守的规则,或者保持以前的析构函数,牺牲析构时的性能。placement new的作用是为已经申请好的内存调用构造函数,使用流程为(1)申请内存buf2)调用placement newnew(buf)construtor()3)调用析构destructor()4)释放内存buf#include<new>可以使用placement new

3singleton_pool

pool的加锁版本。

 

#include <boost/pool/singleton_pool.hpp>

typedef struct student_st

{

   char name[10];

   int age;

}CStudent;

typedef struct singleton_pool_tag{}singleton_pool_tag;

int main()

{

   typedef boost::singleton_pool<singleton_pool_tag,sizeof(CStudent)>  global;

   CStudent * const df=(CStudent *)global::malloc();

   global::free(df);

   return 0;

}

    singleton_pool为单例类,是对pool的加锁封装,适用于多线程环境,其中所有函数都是静态类型。它的模版参数有5个,tag:标记而已,无意义;RequestedSizeblock的长度;UserAllocator:分配子,默认还是default_user_allocator_new_deleteMutex:锁机制,默认值最终依赖于系统环境,linux下是pthread_mutex,它是对pthread_mutex_t的封装;NextSize:内存不足的时候,申请的block数量,默认是32。最全面的使用singleton_pool类似这样:typedef boost::singleton_pool<singleton_pool_tag,sizeof(CStudent),default_user_allocator_new_delete,details::pool::default_mutex,200>  global;

    它暴露的函数和pool相同。

4pool_allocator/fast_pool_allocator

    stl::allocator的替换方案。两者都是基于singleton_pool实现,实现了stl::allocator要求的接口规范。两者的使用相同,区别在于pool_allocator的内部实现调用了ordered_mallocordered_free,可以满足对大量的连续内存块的分配请求。fast_pool_allocator 的内部实现调用了mallocfree,比较适合于一次请求单个大内存块的情况,但也适用于通用分配,不过具有一些性能上的缺点。因此推荐使用后者。

 

#include <boost/pool/pool_alloc.hpp>

#include <vector>

typedef struct student_st

{

 char name[10];

 int age;

}CStudent;

 

int main()

{

  std::vector<CStudent *,boost::fast_pool_allocator<CStudent *> > v(8);

  CStudent *pObj=new CStudent();

  v[1]=pObj;

  boost::singleton_pool<boost::fast_pool_allocator_tag,sizeof(CStudent *)>::purge_memory();

  return 0;

}

    fast_pool_allocator的模版参数有四个:类型,分配子,锁类型,内存不足时的申请的block数量,后三者都有默认值,不再说了。它使用的singleton_pooltagboost::fast_pool_allocator_tag

总结:boost::pool小巧高效,多多使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