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世界人民的探月史(ZT)

2011年05月09日 ⁄ 综合 ⁄ 共 766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1959年-1965年] 飞往月球的探路者: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这个带有探测月球的仪器,是计划飞抵月球的。在苏联“月球2号”成功之后2年7个月,美国的探测器--“徘徊者”4号飞抵月球的背面。到了1965年,飞往月球的“天路”基本探查清楚了。下一步的任务主要是探测能不能在月面降落的问题。

发射时间

名称

发射国家

简介

1959年1月2日

月球1号

前苏联

月球1号(俄语:Луних-1)是苏联、也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星际探测器,是人类第一个空间探测器,是一系列以“月球号”命名的探测器中的第一个成员。月球1号从距离月球表面5000多千米处飞过,并在飞行过程中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数据,这是人类首颗抵达月球附近的探测器。

1959年3月3日

“先驱者4号”空间探测器

美国

先驱者发射经历多次失败,先驱者4号开始取得部分成功。

1959年9月12日

“月球2号”

前苏联

发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并于两天后成功实现了在月面的硬着陆,它是首个落在月球上的人造物体。在撞击月球前,月球2号向地球发送了月球磁场和辐射带的重要信息。

1959年10月4日

月球3号

前苏联

它从月球背面的上空飞过,拍摄并向地球发回了约70%月背面积的图片。这是首次获得月球背面图片,使人类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8月23日 “徘徊者1号” 美国 测试性发射“徘徊者1号”月球探测器。
1961年11月18日 “徘徊者2号” 美国 再度测试性发射“徘徊者2号”月球探测器。
1962年1月26日 “徘徊者3号” 美国 并试图实现与月球硬着陆。
1963年4月2日 “月球4号” 前苏联 发射第二代月球计划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4号”,无人月球探测器。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由于轨道偏差而失败。1963年4月5日13时25分(UTC时间),月球4号在距离月球8336.2千米处飞过,后来成为一颗地球卫星。
1964年1月30日 “徘徊者6号” 美国 成功地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但由于电视摄像机出现故障,没有能够拍回照片。但为搜集相关月球运行轨道数据及传输月球表面高分辨率照片做了准备。
1964年7月28日 “徘徊者7号” 美国 该探测器在撞到月球之前,成功地拍摄了4308张月面照片,照片显示了小到直径只有1米左右的撞击坑和25厘米大小的岩石,这是人类获得的第一批月面特写镜头。
1965年2月17日 “徘徊者8号” 美国 在月球上着陆成功,拍回7137张月面近景照片。
1965年3月21日 “徘徊者9号” 美国 在月球上着陆成功,拍回5814张月面近景照片。左图这幅照片显示了约0.3 米大小的细节情况。
1965年5月9日 “月球5号” 前苏联 是苏联于1965年5月9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由于技术故障而失败。1963年5月12日,月球5号在月球上撞毁。
1965年6月8日 “月球6号” 前苏联 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并试图实现与月球软着陆。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未能成功。月球6号的飞行路线偏离月球,最近时距离月球159612.8公里(1965年6月11日,UTC时间17:00)。结果成为一颗围绕太阳旋转的人造行星。后来的调查显示,月球6号的任务失败是由于人为因素。很可能是因为地面人员输入了错误的指令而引起了轨道偏差。
1965年7月18日 “探测器3号”(Zond 3) 前苏联 发射“探测器3号”(Zond 3),并成功拍下25张月球背面的高质量照片。
1965年10月4日 “月球7号” 前苏联 于1965年10月4日(UTC时间07:55:00)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未能成功。由于制动火箭的过早点火和过早关机,月球7号于1965年10月7日(UTC时间22:08)在月面最大的月海风暴洋上撞毁。
1965年12月3日 “月球8号” 前苏联 “月球8号”无人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为实现与月球软着陆进行了最后的准备与试验。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由于制动火箭没能及时点火而于1965年12月6日(UTC时间21:51:30)撞毁于月面风暴洋。

[1966年-1976年] 月球空间探测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期间,发展了月球硬着陆、软着陆和绕月飞行技术,并于1969年最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夙愿。六次Apollo载人登月飞船和三次Luna无人登月探测器采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样品,通过对这些月球样品的分析与系统研究,大大丰富与加深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发射时间

名称

发射国家

简介

1966年1月31日

月球9号

前苏联

月球9号成功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成为首个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并且在随后的4天中发回了包括着陆区全景图在内的高分辨率照片。

1966年3月

月球10号

前苏联

成功发射了人类首颗环绕月球飞行的月球探测器──月球10号。成为首个环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器。它比美国的月球轨道器1号提前4.5个月进入环绕月球飞行轨道,在近月点为350 千米、远月点约1000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围绕月球飞行了460圈。

1966年5月30日 “观察者1号” 美国 发射无人驾驶飞船“观察者1号”,经过64小时飞行后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向地面发回11150张月面照片。也是美国首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探测飞船。
1966年8月10日 “月球轨道飞行器1号” 美国 进入近月点200千米、远月点1850千米的轨道。1966年8月至1967年8月,美国共发射5颗月球轨道器,对月表进行了大面积探测,确认了10个阿波罗飞船着陆点,并通过测量轨道数据,得到月球重力场详图。
1966年8月24日 “月球11号” 前苏联 发射“月球11号”月球探测器,并于8月28日进入月球轨道。
1966年9月20日 “观察者2号” 美国 发射“观察者2号”,并试图实现与月球软着陆。
1966年10月22日 “月球12号” 前苏联 发射“月球12号”月球探测器,并于10月25日进入月球轨道。
1966年11月6日 “月球轨道飞行器2号” 美国 发射“月球轨道飞行器2号”,在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后拍下数百张高分辨率照片,部分分辨度在1米之内。
1966年12月21日 “月球13号” 前苏联 发射“月球13号”月球探测器,并于12月24日实现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
1967年1月27日 阿波罗1号 美国 1967年1月27日,装在土星-1B运载火箭上的阿波罗1号指令舱在发射台上起火,3名航天员在这场火灾中遇难。
1967年2月4日 “月球轨道飞行器3号” 美国 发射“月球轨道飞行器3号”,旨在进一步搜集登月相关数据,确保着陆地点的安全性。
1967年4月17日 “观察者3号” 美国 发射“观察者3号”,并实现美国月球探测器的第二度成功软着陆。
1967年5月8日 “月球轨道飞行器4号” 美国 发射“月球轨道飞行器4号”,进一步为阿波罗登月计划选择安全的着陆点。
1967年8月1日 月球轨道飞行器5号” 美国 也是美国最后一艘“月球轨道飞行器”系列探测器。
1968年4月7日 “月球14号” 前苏联 发射“月球14号”,并进入月球轨道拍摄高分辨率月球表面照片。
1968年9月15日 “探测器5号”(Zond 5) 前苏联 1968年9月15日,苏联的探测器5号发射升空,经过7天飞行后,它的返回舱溅落在印度洋上,成为首个到达月球附近又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但因探测器5号控制系统故障,返回舱未按预定方式再入大气层并在预定地点着陆。
1968年11月10日 “探测器6号”(Zond 6) 前苏联 前苏联“探测器6号”(Zond 6)升空,并于11月14日完成绕月飞行,与月球最近距离为2420公里。
1968年12月21日 “阿波罗8号” 美国 “阿波罗8号”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个小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在1968年12月21日发射后,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小时。在平安夜时三位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作了电视直播。这是历史上观众最多的电视直播之一。
1969年5月18日 “阿波罗10号” 美国

“阿波罗10号”发射升空,并于5月21日进入月球轨道,之后于5月26日返回地球。阿波罗10号(Apollo 10)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也是唯一的载人土星5号)在39B发射台发射。

本次任务是第二次环绕月球的载人任务,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截止2001年(200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飞行速度记录:39,897千米/小时(11.08千米/秒)。阿波罗10号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个从太空发回彩色现场录象的任务。

1969年7月13日 “月球15号” 前苏联 “月球15号”进入中间地球轨道,并进行相关月球太空、月球重力场和月球岩石化学组成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1969年7月16日 “阿波罗11号” 美国

该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于7月20日第一次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7月20日晚,阿波罗11号登月舱的4条着陆支架终于安全落在被称为“静海”的月球上。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下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在此后2小时40分中,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展开了太阳能电池阵,安设了月震仪和激光反射器,还采集了月球岩石和土壤的样品,还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电视谈话。7月21日上午11时15分,登月舱飞离月面之后与绕月轨道上的飞船会合后安全返回。为纪念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定为“人类月球日”。

1969年8月7日 “探测器7号”(Zond 7) 前苏联 继续开展对月球及其周围太空的进一步研究。
1969年11月14日 “阿波罗12号” 美国 于发射之后的第5天里再度降落月球,阿波罗12号(Apollo 12)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六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二次载人登月任务。
1970年4月11日 “阿波罗13号” 美国 在起飞55小时55分时,服务舱2号氧贮箱爆炸,导致无法正常供电、供 水、处理二氧化碳、保持舱内温度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航天员面临无法返回地球的危险。但是,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正确决策和指挥下,3名航天员逐一解决了面临的难题,最终利用登月舱发动机成功返回地球,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伟大奇迹。
1970年9月12日 “月球16号” 前苏联 成功完成了月面自动采样,并携带101克月球样品安全返回地球,使人类首次实现了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的探测活动。1970年9月至1976年8月,苏联共发射了5个自动采样探测器,其中,月球16号、20 号和24号取回了月球样品。
1970年10月20日 “探测器8号”(Zond 8) 前苏联 完成绕月飞行,距离月球最近距离仅为1110.4公里,并获得了多张月球表面的黑白和彩色照片。
1970年11月10日 “月球17号” 前苏联

于11月15日进入月球轨道,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之后进行了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月球车1号(lunokhod 1)(左图)重756公斤,长2.2米,宽1.6米,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

在月面雨海着陆后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它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摄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万多张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

1971年1月31日 “阿波罗14号” 美国 阿波罗14号(Apollo 14)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八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
1971年7月26日 “阿波罗15号” 美国 阿波罗15号(Apollo 15)是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九次载人任务,也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5号还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科学研究的比例更大。
1971年9月2日 “月球18号” 前苏联 继续对月球相关环境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1971年9月28日 “月球19号” 前苏联 继续对月球相关环境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1972年2月14日 “月球20号” 前苏联 于2月21日在月球山区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于2月25日带着30克搜集到的矿物样品返回地球。
1972年4月16日 “阿波罗16号” 美国 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务。
1972年12月7日 “阿波罗17号” 美国 12月12日登陆月球,开始了人类在月球上首次漫游,宇航员们乘坐月球车旅行,在月球上钻孔、取土样,采集岩石标本。这些标本重114.8公斤。最为珍贵的是在一座火山口发现了橙黄色发亮的粉尘,证实月球上有火山活动的理论完全正确。12月19日,“阿波罗17”号安全返回地球。

阿波罗17号(Apollo 17)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一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的夜间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1973年1月8日 “月球21号” 前苏联 把月球车2号(lunokhod 2)送上月面,利用其第二辆月球车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更多成果。
1976年8月14日 “月球24号” 前苏联 于8月22日携带170.1克矿物样本回到地球。

[1990年-2003年] 月球勘探者再掀月球热:90代后期人们又把目光转向月球,一方面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一直吸引着人类。

发射时间

名称

发射国家

简介

1990年1月24日 Hiten (Muses-A)航天器 日本 发射Hiten (Muses-A)航天器,并将一个细小的探测器放入了月球轨道。
1994年1月25日 “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 美国

美国在沉寂多年之后再度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对月球的地形和成分进行了普查性的高精度探测,其目的是为在将来建立月球基地和月基天文台作准备。

美国重返月球的长远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用机器人对月球进行探测;第二步,在航天员重新登上月球;在月球建立适于居住的前哨站,安装科学仪器、月球取氧装置等;第三步,建成一个拥有受控生态环境生命保障系统的月球基地,可从事科学研究,月面建筑和运输、采矿及材料加工。

1997年12月24日 AsiaSat 3/HGS-1 美国 开始了第一项月球商业探测项目。
1998年1月7日 “月球勘探者”探测器 美国 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月球上的水。它携带的中子谱仪的探测数据表明,月球南北两极可能存在凝结的水冰。月球勘探者号完成绕月探测使命后,高速撞向月球上可能存在水冰的区域,以便通过巨大撞击能量产生水汽云,以进一步证明水的存在,但最终地面和太空中的望远镜都没有观测到期待的水汽云。
2003年9月27日 “智能1号” 欧洲

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升空。之后“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击中月球表面,而其撞出的大量尘埃则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月球起源。

它全部由低成本、小型化的尖端技术部件构成,造价约1.1亿欧元。探测器的重量仅为367公斤,体积约1立方米,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伸展开后长约14米。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太阳能电推进系统的空间探测器,飞向月球的轨迹十分复杂和漫长。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在飞行过程中已经成功实现了空间激光通信联络。SMART-1将绕月球运行,利用SIR分光仪分析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并收集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证据,从而为人类是否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提供各种数据资料。

[2004年以后] 新一轮月球空间探测高潮:世界各国再度将探索的目光聚焦月球。除了美国和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印度、中国先后提出自己的探月计划。但今天的“月球热”不再是大国竞赛和单纯的科学探测,各国还要对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自己在未来月球开发中占有一席之地。

发射时间

名称

发射国家

简介

2004年1月 计划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 美国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提议最早2015年,最晚不超过2020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
2006年12月 “全球探索战略”和“月球基地计划” 美国 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全球探索战略”和“月球基地计划”的初步构想。
2007年2月 独自探月计划正式启动 德国 通过后的探月计划由德国11家航天研究所共同实施。
2007年9月14日 “月亮女神” 日本 月亮女神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始为期一年的月球探测活动。[专题]
2007年10月 计划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中国

计划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主要分成“绕、落、回”三个阶段:2004-2007年为“绕”的阶段,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2007-2012年为“落”的阶段,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年为“回”的阶段,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此后考虑载人登月。

2007年-2015年 完成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组装任务 俄罗斯 完成对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组装任务,使其具备此前国际协议中指定的技术结构,成为完全符合要求的太空科研综合体。
2008年4月9日 “月球首航1号” 印度 印度计划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月球首航1号”。该探测器重 525公斤,它将进入月球轨道,拍摄可见光、近红外及 X 射线月球图像。印度计划于2015 年前向月球发送航天员。印度的登月计划将与俄罗斯合作。
2008年10月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美国 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美国宇航局将用同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两颗月球探测卫星,前往月球的两极寻找适合建造月球基地的位置。
2010年 派遣机器人进行实地勘测 美国 派遣类似火星漫步者的机器人,在初步选定的位置着陆,实地进行勘测。
2013年 发射卫星探测器 德国

如果一切顺利,德国将于2013年前后向距离月球仅50公里的轨道发射一个卫星探测器。

德国的探月目标非常明确,即使用高精度探测仪器详细考察月球表面的构成,调查尚不为人类熟悉的月球极点,绘制比以往更加完整、清晰的月球三维“地图”。德国的探月计划还包括考察月球矿物质组成、磁场和月球内部结构等。

2020年前 发射能够对月球土壤取样的无人探测装置 德国 德国还选定美国为最主要的合作对象。德国的月球登陆点地形图将提供给美国,同时,美国也将在登月计划中带上1名德国科学家。
2016年-2025年 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俄罗斯 2015年之前国际太空站将完全胜任太空轨道上的工作;2025年之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2020年 月球基地建造工作 美国 美国宇航局计划,如果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在2020年开始月球基地的建造工作。
2026年-2040年 在月球上建立常驻考察基地;实施火星计划 俄罗斯 2027年至2032年期间将在月球上建立常驻考察基地,2035年后开始实施火星计划
2027年 前往月球表面更远的地方探险 美国 宇航员就能乘坐带有氧气舱的月球车离开基地,前往月球表面更远的地方探险

【上篇】
【下篇】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