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ZT) 奥兹的微软答卷

2018年01月10日 ⁄ 综合 ⁄ 共 348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作者: Hsia

 

不知道是谁将“灵童”这个绰号加在了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兹(Ray Ozzie)身上,事实上这位已年过五十、满头银发的中年人只比比尔·盖茨的生日小一个月而已。关于他,有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2005年盖茨在得知他将因为微软收购Groove Networks而进入微软时说的:“23年我一直想他能来,今天终于实现了……23年中如果(我)只能雇佣一个人,那他一定是雷·奥兹。现在奥兹来了,微软终于有救了!”而当时,与他们二人同岁的微软CEO鲍尔默也正为此兴奋地各个办公室乱窜。面对微软这个庞然巨物,也许只有它的“父亲”才更了解它当时的状况,盖茨对奥兹的期许和信心让人非常惊讶。另外一句话则是奥兹在2006年7月说的,虽然盖茨仍认为PC是IT的核心,但奥兹还是毫不犹豫地驳斥自己的老板:“这是互联网时代,可PC时代使微软形成了PC的思维定势。”他认为PC时代已经结束,而在互联网时代,微软的脚步已经落后于Google、Apple和Saleforce。

 

盖茨的退出和奥兹这个“外来者”的迅速上位,因为盖茨退休的漫长过渡而让人无法找到一个“里程碑”式时间点,但这并不影响这一既成事实对IT产业两个时代交替的象征意义。盖茨的安心退出不仅意味着“奥兹(技术产品)+鲍尔默(营销管理)”的模式获得了肯定,也意味着他知道这个模式将带微软在互联网之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转眼已到2008年,盖茨年初在CES上的告别视频让人嫣然,而微软开放其多项重要产品API的决定也让业界震惊——奥兹已交出了他微软三年的第一份答卷,这个让人尊敬的公司没有因为盖茨的离去而停顿,反而用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了它进入互联网的脚步。

“微软终于有救了!”这句耸人听闻的话是微软“Live”战略(在线服务策略)的最佳注脚。作为该战略的总设计师,奥兹将一个又一个单独的应用软件用“Live”串连起来,不仅是统一的用户认证系统、统一的安装界面、统一的客户端接入网站(live.com)和相互的功能融合,更赋予了它们相同的精神内核——让用户更容易和更方便地享受互联网,进入新时代的工作和生活模式。“用计算机加强人们的交流与协作”,奥兹这一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理念在三十年后得以充分阐释。

在Live战略中,奥兹一开始就是大手笔。他毫不犹豫地加强了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邮件客户端(Outlook)和图片分享软件的功能,使其能与其它商业软件媲美;不顾与已经具备重要影响力的MSN品牌相矛盾,将IM软件MSN从其“软件+网站”的结合体中剥离出来进行改良,对应的用户空间MSN Space也过渡到了Live Space,并进行了社区化拓展,增加了Home、Event等众多丰富功能;将其广受欢迎但已跟不上时代的免费邮箱系统Hotmail在功能、界面和容量上进行了大改造;凭空研发出了博客书写客户端Live Writer。最后再加上一直费力未能讨好的搜索,这些构成了微软在2007年正式推出,并打算在今年以数亿美金进行推广的Live战略核心,并称之为“七武器”。

加上Skydrive(在线存储)、Foldershare(基于远程访问技术的文件夹分享)等还在酝酿测试的功能,Live战略正如其名,似乎要囊括大部分网络应用,将普通用户的“生活”一网打尽。

在几乎所有功能全部免费(已知仅有安全软件OneCare需要收费)的Live战略中,奥兹的胃口大得惊人,意图也非常明显:就算不占优势的互联网应用也要先“入场”参与竞争,利用优势的应用带动整个战略和“Live”品牌的认知度,利用松耦合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微软的换血再造(可视为微软的互联网松耦合版操作系统)。与此同时,通过许多只能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的Live客户端,提升Windows用户的服务质量,并加强他们对现有操作系统的黏度。

这仅仅是软件公司微软“互联网化”的第一步。如果说它只是“旱地拔葱”式凭空出现于互联网与操作系统之间,那微软的API开放则意味着更加明显的软件向互联网迁移。2月21日,Live战略的营销刚刚开始,微软又宣布将在其产品中执行四项新的互操作性原则及相应举措,涵盖了Windows Vista、Office 2007等一系列最重要的软件产品,其中Office还将重新设计新的应用程序接口方便开发者的接入,插入和保存文件为非Windows标准格式。微软操作系统和Office的藩篱被自己动手打破,世界上所有的开发者(包括微软内部)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个人和小团体将有可能借开发出来的应用在这些产品中体现自己的力量,普通用户也能因为更丰富的微软外部的应用而便利和增强自己的使用——典型的“海星模式”已有了在这个曾经垄断而封闭的平台上植根的基础。

换个角度来看,微软或许不得不这么做,以暂时损害自己利益的形式来换取与开放的Google、Ubento竞争的资格。在互联网用户已成汪洋之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微软仍在PC软件中占据近乎垄断地位的今天,可以想象奥兹在试图说服习惯于传统做法的微软高管时需要费多大的口水。

Office Live的出现展示了开放API可能具有的力量。它提供了Office与网络的连接并打造了一个互联网平台,所有用户能直接在其网站上编译文件并进行协同工作,通过Office Add-In插件把线下的Office工作和线上的协同编辑、存储融合在一起。如果说Google Office(如Google Docs)是以互联网的方式向传统办公套件靠拢,则Office Live就是传统办公套件向互联网转移。更为重要的是,因为API的开放,其他个人或公司可以开发出自己的Add-In插件,并打造微软之外的基于Office的互联网办公平台。这只是一个范例,更多联动的新公司和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将有可能在之后一段事件产生,而操作系统与Office软件则不再一手遮天,转变成孕育这些东西的“土壤”。

奥兹并不满足于微软现有“土壤”的覆盖面积——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在网上完成后,也许一台计算机只需要浏览器就能解决问题,到那时候谁还需要操作系统呢?Live战略中的各项应用只是与无数的类似互联网应用产生对抗并试图吸引用户,在互联网生态中处于链条末端,微软需要有更上游、更底层的技术优势。

在这种需求之下,银光(Silverlight)应运而生。微软于今年元旦开始对这个加入其家族的“新家伙”投入了巨大的重视,不仅进行大型宣传,推出一项项应用实例,还经由操作系统和网站默默将银光插件直接铺设在了众多用户的计算机里。银光是一个构建富媒体互联网(富因特网应用)的平台,与Adobe公司的Flash/Flex体系直接对抗,它使得研发者能更好地开发和展现流程而清晰的涵盖高清视频、图像的各种互联网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并拓展用户使用功能。

互联网正在富媒体化,网页中随处可见的Flash和越来越多的视频应用即是明证。就像CPU推动计算机终端进化一样,这种变化现在是由Flash技术进行推动的,微软银光的入局意味着更高清和丰富的富媒体互联网成为可能。在推动互联网富媒体化加快的同时,微软也倚靠现有的用户计算机的强有力支持,强势进入了互联网底层构建。

也许以后回顾起2008年,会更清楚微软这套组合拳是在干什么,以及它对微软“接入”互联网的有多大的意义。Live战略、开放API、银光出世,这三件事分别代表着微软互联网应用、传统软件的互联网转型、谋求互联网底层话语权的三个明确方向,也是奥兹首次站在微软角度思考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盖茨曾赞叹道:“奥兹是宇宙中最好的程序员之一。”有人说:“奥兹是微软的新大脑。”第一份答卷看起来似乎还不错,并不愧对这两个称号,但微软这个巨人只靠一个人作为大脑实在是有些勉强和艰难。与Google和Apple不同,微软光操作系统就有成千上万个应用程序,产品中繁复的整合与转型已超出了一个人的脑力范围。从Windows Server 2008的推出就可以看出来微软的首尾难顾:在这个最新的基于Vista内核的操作系统中,许多微软自己的程序都无法成功安装,包括最新的Live Mail和MSN,更不用说那些并不算老的其它公司的应用程序。巨大的转型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和频密的部门协作,轴承点却只有奥兹一人。

当然,在互联网的巨流中,许多坚固的顽石已被碾粉,起码微软这个软件巨人颤颤巍巍地调整着自己的帆向。一旦在新的时代彻底摆正航向,微软将会露出它的獠牙,而在互联网的快速演进过程中,它与Google、Apple和许许多多权利被互联网放大的个人开发者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