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城市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2012年11月21日 ⁄ 综合 ⁄ 共 3984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此书既有文采,作者谭元亨老师博采众长,所学甚广,对建筑美学之见地独到,可当成一本文学作品细细品读。这本书的内容和风格随意性很强,流畅写意,挥洒自如,就像作者所说,该书注重一时的思想火花而非系统性。为考博之故,能无意间阅得此书,也算是一件幸事,故摘录一些内容,以为笔记:

  

如果说文字的历史都可以被篡改和怀疑,那么唯一余下的信使就是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所倾诉所记录的历史。

 

建筑是有生命的,是灵动的,倾注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

 

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文学院是由一位建筑师开创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凝固的历史。建筑学首先是一门艺术。

 

建筑的功能性和文化性美学性并不矛盾。建筑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既要理性,也需要激情。

 

诗意的栖居。

 

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永远是建筑和景观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阅读建筑,可以阅读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可以深刻的理解这个民族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我们敬重德国的庄严肃穆,欣赏法国的罗曼蒂克,喜欢意大利人的自由不羁。这是他们民族的个性,也是他们的建筑的个性。

 

德国的建筑将功能美发挥到了极致,严谨、合理、精细、功能优越,这便是功能之美。所有的空间都被充分利用而且具有艺术感。功能美是德国建筑的主线。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天人合一,尺幅乾坤,表现的是天地的和谐。

 

现代科技解决了建筑中的力学和材料问题,使建筑的艺术特征越来越凸显。

 

好的建筑,当是不知艺术从何处终止也不知在何处开始。

 

西方的古典建筑重视对垂线的运用,典型的是哥特式建筑,其尖顶,是在向天际线表示亲近,也就是向上帝表示亲近,垂线条给人以上升的感觉。

 

而在东方,平行线有着它独特的建筑语境。同西方建筑的“个体”不一样,中国讲究建筑的群体化,著名建筑与伴生建筑联系在一起,作为群体,平行线是不可少的,它所呈现的张力真是群体结合所需要的。这不仅与群体有关,还与中国人的伦理观有关,平行线之横,给人以威严的感觉,沉重的屋顶给人以皇权的压力。

 

而中国的园林不似西方那样讲究对称、均衡、几何图案式的,而是运用了极其丰富的曲线,包括园墙、小径、亭阁在内。

 

现代的建筑,对于曲线的运用愈来愈多姿多彩了。

 

如今解构主义盛行,意义消解了,平面失去了,所谓理想主义人道主义敬业精神都不存在了,剩下只是“图像”,这是很可悲的,被视为只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技术,却成了创造的艺术,高技派就这么闯进艺术殿堂,他手段(技术)当成了目的(艺术),玩技巧和结构,对外在形式表现之刻意,一致与建筑中的实用性毫不相干,只是为“图像”而出彩。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对于建筑,同样是至理,有乃建筑实体,无乃建筑空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建筑是一种空间艺术。

 

中国的古典园林仅仅是表面的无序,骨子里充满了老庄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一种隐藏的和谐。这是西方的结构主义所不能理解的。森严的宫阙体现的是儒家的正统观念,园林构筑则是道家的玄想所寓。

 

如今,由于急功近利,相同的房屋建筑比比皆是,不少楼盘一味得模仿样式建筑,千篇一律,与当地人文传统不合,就是一种矫情了。

 

中国园林中,北方园林,那是皇家园林,雄伟壮观,大有帝王之气,江南园林,那是私家园林,婉约秀丽,颇有书卷之味,还有岭南园林,中西合璧,布局精巧,幽深广阔。中国园林追求隐蔽而和谐,乍一看杂乱无章,细细品读却又无穷意境。

 

西方园林,讲究整齐、对称、划一与和谐,布局上十分规范,成几何构图,几乎是图案式的,以对称为美,以规矩为美。西方园林讲究一览无余和均衡,在视觉的开放中祈求心灵的宁静,并不让人感到紧张和局促。

 

中文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英文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

 

包豪斯风格:简洁无华

 

后现代建筑以非理性主义为理论支撑点,夸大人的直觉、无意识、本能等非理性在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强调建筑的个人情感性,忽视建筑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制约因素。它摈弃了和谐统一的经典美学法则,借助于解构主义等美学思想,在建筑中掺杂了非理性的情感因素,追求冲突、破碎、含混、复杂、怪诞、极端新颖、感性的美学效果,给人一种不稳定、不规则、无序、压迫、紧张、焦虑、恐怖的审美感受。

 

道家美学从理性和谐走向感性和谐。

 

广州的那种“玻璃屋”是非常不合适的,建筑师将欧美的风格搬过来,玻璃屋是为了采光日照,但广州的实际情况表明,这种建筑会使屋内的温度太高,光照太过强烈。绿化也是一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大连属温带地区,适宜草地,而广州则以树荫为好。

岭南客家围建筑很有特色,“文化记忆的历史定格”。

 

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包含了对后现代主义时代的一个铭记,

 

客家民居是我国5大民居之一,是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建筑样式。外表造型别致,奇伟壮观,内力也别有乾坤,可以圆中有圆,方中有圆,体现了客家人大胆奔放、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客家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体悟。是客家人外圆内方的人格化的体现。圆的文化、哲学、智慧,包含着说不尽的宇宙至理:天地玄黄、春秋代序、日月往来、生死轮回。既有中原民族的聚族而居,也有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

 

玻璃幕墙不仅有隔热采光的实用功能,可以产生比较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从外看,是不透光的,起到墙的作用,从里往外看,楼外的风景与室内交融到一起,空间不曾被切割,让人胸臆开阔。

 

膜结构轻灵、明快。

 

但这些新材料的应用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人文传统以及自然环境相协调,不能一味的赶时髦。

 

建筑师在设计时需要倾注自己的情感。

 

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是相关的,不可滥用。

 

建筑是最可靠的历史记录,堪称信史,石头写成的史诗。从这部信史中我们可以读到真实的历史信息,各朝各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社会构成和经济格局、艺术情趣与价值观念。

 

我国的民居建筑,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营构与大自然环境相结合,和谐共处,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世界著名建筑物,大都是由于创意之新而赢得了历史的名望与地位。伍重说他的悉尼歌剧院是“掰开的橘子”,贝垏铭说他的香港中银大厦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卢浮宫改造工程则是“玻璃金字塔”。

 

创意就是泥水匠与建筑师之分。

 

我国四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真武阁。

 

中银大厦:三角形是这座大厦的主体语言,由递减的三角形向上组成的,蕴含着未来不断向上的美好情景。贝垏铭是建筑中玩三角的魔术师。

 

盖里,代表作是古根海姆博物馆,从早期的对材料的关注、多对角的几何形体的对抗组合发展到后期更为流畅的具有曲线美的蠕虫状建筑体系。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盖里的曲线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即适应这个城市,又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它提供的不是逻辑的连续的明晰的,而是更直接的近于想象与幻想的梦幻式的“时空”。

 

文艺品是不能够没有思想的。

 

高迪的代表作:圣家族大教堂,他将建筑手工艺技术的发展推向了极致,他对各种曲线的运用精妙妙熟。圣家族大教堂受到了新哥特式风格的影响,他对立面的处理新颖独特,建筑外表面充满了生命力,相互渗透,体现了对建筑作为有机结构的深刻理解,表现了自然界潜在的生长和不断演进的特征。表现了建筑中“生长”的内涵。

 

垂直线意味着崇高,平行线意味着开阔,曲线则激发了人们的丰富的想象力。

 

对建筑隐喻的诠释是见仁见智的。

 

建筑是一部史诗,而史诗阐述的是人性。

 

西方建筑讲究个体的营构,东方建筑则重视群体的氛围。

 

建筑不能脱离实用的要求,因此建筑具有区别于音乐美术雕塑等其他艺术文类的独特的审美的特性,也是建筑成为与人最接近,与所有人共处的艺术。

 

建筑是一门空间的静态的视觉表现艺术。

 

建筑是一门空间艺术,是要对空间进行分割和标识。空间意识是建筑的重中之重。建筑师如果缺乏空间意识就只能是泥水匠。空间意识一方面包括了建筑物本身的空间营造,一方面需要把建筑物纳入到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中。

 

建筑的本质是要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实用功能对审美价值的制约,导致大部分建筑不能称之为艺术。建筑艺术体现在一些纪念性、园林宗教等建筑上,因为这些建筑摆脱了实用要求,更多的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审美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审美价值和艺术特性。

 

建筑审美具有三个层面:

首先是建筑物的自身,也就是建筑物本身的造型,

第二个层面,就是建筑物的空间视角,也就是环境了。

第三个层面,是意境的产生——也就是由实走虚的过程。

 

东方的悟性和西方的解构主义不能划等号,东方的悟性讲究的领悟的是意境,而解构主义解构到最后,则什么都不是了。建筑营造的意境就是建筑中萦回不已的神韵与灵气。

 

建筑艺术对人的影响不可低估,他们以巨大的体积迫使人们接受它所体现的精神内容的影响。

 

做城市规划之前,需要吃透这个地方的文化、环境和形势。不要贪大求洋和搞大杂烩。

 

城市建筑要体现城市的精神气质——城市所在时代的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是有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城市。

 

要营造生活富裕、情感丰富,即与自然环境合一,又注重历史定位和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

 

西方的园林讲究规则,即规整、对称、平衡,无处不在的立体和平面的几何图形。因为西方美学的历史传统是起源于“数理诸学”,即建筑物服从数理的原则,科学之真与园林之美浑然一体。

 

中国的园林则注重天人合一,注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勉强自然。

 

我们要继承和传播我们的美学传统。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筑有着非常浓重的伦理色彩。城市建筑与皇宫都强调中轴线的刻意营造,以显示皇权和威严。

 

岭南建筑的特色:

1、 生态群落:显示出明显的生态文化特征

2、 聚水特征:即海洋文化和聚水特征

3、 重商色彩:商业文明,缺少政治文化的象征

4、 兼容并蓄

 

岭南建筑:

山区丘陵——客家土楼、围龙屋   聚族而居、风水林、适应自然、防御、天人合一、大气 

三角洲、平原——广府竹筒屋、西关大屋 折衷中西、商业特征、三重门、实用、审美

沿海地带——碉楼 中西合璧

 

  

 

 

抱歉!评论已关闭.